- 院士李大东: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日期:2022-8-10 10:06:05 | 访问:446 次
- 院士李阳:绿色低碳开发是油气生产方式的变革日期:2022-7-15 10:02:23 | 访问:974 次
- 院士罗平亚:未来油气产业技术交叉与融合愈加明显日期:2022-6-20 14:03:46 | 访问:823 次
- 院士孙焕泉:资源有限?创新无限?挑战极限日期:2022-6-15 9:17:36 | 访问:1520 次
- 院士苏义脑:把科研论文写在实验室和井场日期:2022-6-15 9:14:15 | 访问:532 次
- 董秀成:低碳转型重任在肩!日期:2022-4-18 10:10:15 | 访问:401 次
- 董秀成:《中国油气蓝皮书》助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日期:2022-4-18 10:08:42 | 访问:414 次
- 院士谢玉洪: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汇聚石油力量日期:2022-4-13 10:01:14 | 访问:545 次
- 刘毅军:大庆油田必须向新能源领域进军日期:2022-3-30 15:11:24 | 访问:504 次
- 董秀成:在高质量原油稳产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的几个关键问题日期:2022-3-29 10:35:08 | 访问:366 次
-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谈有效投资助高质量发展日期:2022-3-21 11:20:20 | 访问:338 次
- 李新民:大庆油田有底气实现高质量原油稳产日期:2022-3-21 11:18:07 | 访问:538 次
记者:您作为我国著名的石油炼制工艺及催化剂专家,长期以来从事加氢催化剂研究工作,能否给读者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加氢催化剂? 李大东:石油是碳氢化合物,所谓炼油实际上是把石油转化成石...
记者:李院士您好,很高兴采访您。您长期从事油藏开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胜利高含水老油田、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低渗透油田等油藏开发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当前技术条件下,...
记者:作为我国著名的油田化学与石油工程专家,您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能否分享一下您科研生涯的起步经历? 罗平亚:我1940年出生,1957年高中毕业时没考上大学,1958年再次参...
我国老油田已普遍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阶段,其储量约占石油总储量的70%,产量占70%还多,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实现老油田持续稳产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油田要实现稳...
记者:苏院士您好,我们都知道您曾经创立过一门二级学科—井下控制工程学。您当时怎么会想到让地下钻井技术与天上制导技术相结合? 苏义脑:1984到1987年,我在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国...
董秀成:博士,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监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学会副...
董秀成:博士,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监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学...
记者:谢总您好,首先祝贺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一名海洋油气勘探专家,请您介绍一下与陆地相比,在海洋中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有何不同? 谢玉洪:谢谢。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与陆地相比,主要...
大庆油田地位特殊,“全国的标杆和旗帜”,这是大庆石油人的荣光,也是大庆石油人的压力。那么,如何在各个方面继续发挥好标杆和旗帜的作用,是值得大庆油田持续深入思考的课题。 在党的十九...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关注的重要领域。就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趋势以及国际能源的政治、经济、市场环境来说,为了有效保障经济持续发展,避免受制于人...
全国两会闭幕了。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新冠疫情不断出现新的变异,地缘政治动荡突然加剧,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
1964年4月份,由新华社记者袁木、范荣康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一经推出,轰动世界。这是我国第一次向世界宣布,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特大油田——大庆油田。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