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Baidu
ma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内容

高雄厚:科学研究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

来源:中国石油企业 | 日期:2024-12-6 16:37:48 | 访问:次 | 字号:

高雄厚:科学研究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

记者:高院士您好,我们关注到您今年在首都科学讲堂作了一场题为《催化剂的前世今生》的科学报告,没想到小小的催化剂会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进程。您当初为何选择催化剂作为研究方向?又是什么原因让您30多年专注于这项研究呢?

高雄厚:与催化剂的结缘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我喜欢搞材料合成,通过研究一些方法新颖的合成路线实现一个目标。兰州大学在化学方面有不少享誉全国的大家,如黄文魁、朱子清、刘有成等,他们为兰州大学的化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到兰州大学化学系学习成为当时许多学子的梦想。我研究生考入了兰州大学化学系,对《物理化学》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导师孟益民教授因材施教,让我主攻催化专业。就这样,我一辈子从事的工作就与催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所以能几十年一直研究催化剂,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好奇”,好奇催化剂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很多催化剂看上去平淡无奇,却发挥了改变世界、改变人类文明发展和进程的作用。比如合成氨催化剂,解决了世界上一半人口的粮食问题。当今90%的石油化工过程离不开催化剂,若没有催化剂,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我在上学时,学的都是催化反应工程的理论,对其认知更多的是在方程式和化学反应中,直到参加工作后进入原兰州炼油厂从事催化剂研究,在实验室和工厂里才逐渐体会到这个小小的催化剂对化工产品、化工行业乃至整个现代工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同的催化剂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工作中,我研究越深,就会对它发挥的神奇作用愈发好奇,激发我全身心投入到催化剂研究工作中去。所以说,我这么多年能专注研究催化剂,与这种总想向深处探究的“好奇心”有很大关系。

高雄厚:科学研究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

福建长汀催化剂生产装置 冯作文/摄影

记者:您的研究成果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成为了国际领先的尖端技术。回首过往研究经历,您遇到过哪些挑战?

高雄厚:我觉得挑战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对科学的认知。不管是研究催化剂,还是研究其他材料或技术,一定要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前不久我在跟新员工讲课时曾讲过,如果你要做研发,就必须有对科学的热爱,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如果不热爱科学,不沉下心来以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研究,而只是想着去模仿,去尽快出成果,就很难有大的成就。这不是说不能模仿,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模仿,我们现有的一些科技进步也都是在模仿阶段。通过跟踪模仿世界上现有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我们能尽快形成产品,产生效益,同时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东西。如果单从企业和市场的层面看,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从国家层面考虑,基础研究是一切创新技术的基石,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我们原创的东西越少,受制于人的地方就越多。我们仿的技术再好,但总还是有一些东西没掌握,而那往往就是最关键核心的技术,也是人家能卡我们脖子的技术。我们的情况往往是,一家企业模仿成功了,很快就有多家跟上,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研究这个模仿技术上去了,因为这能够带来快速显著的效益,而没人去研究其中的核心科学与技术。不是我们不想研究,而是它需要进行长期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短期很难产生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全球化时代中,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虽然很容易通过引进获得,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别人的技术产品,否则我们就会被人“卡脖子”。我们这些年总讲创新,什么是创新?研究这些“卡脖子”的关键核心科学与技术就是创新。我们以前条件不具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主要的创新模式之一,如今,我们科研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队伍规模空前壮大,但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原创,以科学的态度,认真扎实地做好科学研究工作。

其次如何对待失败。做科研就要扛住失败的打击。通常失败一次两次,有人宽慰你,失败三次四次,可能就开始怀疑自己。科学这个东西,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思考、去探索,以逻辑判断、总结归纳探索科学规律。有的人失败一次,信心就会受到打击,那么失败十次、百次,是否还能坚持住?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包括负面评价,这都需要科研人员有强大的抗压能力。科学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要不断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然后把失败的经验变为成功之母,正所谓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这本就是一个辩证关系。但明白这个道理是一回事,在困境甚至绝境中坚持下去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说创新很难、创新不易。

最后就是要重视科学和技术的融合。在科研领域,催化剂只是庞大的科研系统中的一个小分支,在企业里技术研究又很难在科学原理方面取得突破,所以科学与技术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并强调“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我前段时间跟一个大学校长讲,我们国家现在有100多种化工材料是被别人卡着脖子的,我们的化工行业现在急需科学原理与新技术的突破,可我们很多搞科学研究的的学者虽然论文频发,但并没有与我们国家急需的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我不是反对写论文,而是呼吁我们的学者能根据国家的重大需求来做研究,把论文更多的写在祖国的工厂与企业中,而不是发表在西方国家的期刊上。加快做到科学和技术的融合,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高雄厚:科学研究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

高雄厚院士在催化剂新产品研发中调整工艺参数

记者:您一直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目前的转化程度您满意吗?

高雄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把知识成果转化成技术,转化成产品,转化成新质生产力,从而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我们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但现在看这个目标与现实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国外专利的转化率一般在百分之七八十,但我们这个行业的转化率目前还是比较低的。原因还是对科学原理研究得不透,技术研究得不深,同时也存在市场不当竞争和体制机制的因素。目前我们有些企业急着上项目,急着占市场,急着获效益,这都正常,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在资金、技术、人才、产品等方面积淀不够,很容易昙花一现,上得快下得也快。这种情况在我们石油化工行业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我前面讲过的,一家企业在技术持续进步上没有核心竞争力,缺乏技术迭代能力,很快就会被市场抛弃,这应该是所有企业都要特别重视的战略问题。

记者:在当前“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与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中,催化剂毫无疑问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对此您有何期许?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高雄厚:我很期望能通过不断创新突破,把催化剂的技术水平提到新高度,进一步创新出催化剂的新结构、新用途,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主要应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多向发力,形成高水平、高性能的系列产品,从而让价值链不断延伸,充分发挥技术的价值,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中国石油集团党组和戴厚良董事长也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那就是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催化剂,我们就去研究什么样催化剂,并在催化剂和其相关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发展出能解决我们“卡脖子”问题的技术和产品。虽然目前我们在催化裂化方面的催化剂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是要继续创新。把现有的催化剂做到极致,也就是性能更好、结构更优、成本更低、环境友好,以不断满足我们现有工业装置对灵活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低碳发展的需求,在降碳减排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另外就是布局新赛道,建立起国家有重大需求的催化剂体系,以利于研究、发明、生产新的催化剂产品,从而解决材料科学中一些“卡脖子”难题。因为现在这些“卡脖子”的材料基本上都要用到催化剂,所以我们现在不仅要把已有的催化剂做好,同时也要着手研制新的催化剂。为此,我们正努力和国内高水平团队合作,共同搭建起新的科研创新平台,在兰州石化乃至整个中国石油集团布局形成生产型的创新团队。同时,我们也在利用国家层面的创新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希望能够在关键核心的催化剂研制上取得突破,比如用二氧化碳高效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等。

最后就是要在老赛道上加速前进,延伸出高价值的产品,把需求、市场、技术结合起来。这也是我最近正在思考的事,现在有些产品在市场上拼价格已经基本不挣钱了,但可能赛道一换,产品价值就不一样了。新赛道中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的重大需求。我们换赛道的目的就是要盯着国家的重大需求,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人才,组成新的创新联合体,解决“卡脖子”的一些难题,打通产业链的关键“卡点”,把我们产业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产业潜能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所以当前目标是明确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高雄厚:科学研究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

记者:回顾您一路走来的科研历程,有何人生感言?

高雄厚:还是那句“老话”:对一个研究者来讲,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是我们进行艰苦科学探究最根本的原动力。如果科研人员不喜欢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很有可能也无法取得突出的成绩。同样,我觉得科学创新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研究者要有寻根究底的好奇心。我就是得益于这种好奇心。记得我研究生刚毕业,到原兰州炼油厂从事研究工作时,当时科研任务不多,自己也难以实现发明创造,我就研究别人是怎么搞发明的。那时候资料也不多,我把能找到的书都看了,我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但是在科学研究上落后于西方。在世界科研历史上,我们作的贡献是很不够的,如今我们要奋力赶上,加快弥补我们的短板,不仅是实现弯道超车,还要创新出新的赛道。而要实现创新,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要有浓厚的兴趣,要有强烈的创新的欲望,这样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也才有可能成功。

记者:作为一名石油行业的科学家,您如何理解“石油科学家精神”?

高雄厚:对于“石油科学家精神”,我想应该是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底蕴与国家对科学家要在“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做表率的要求相融合,脚踏实地,锐意创新,将科技创新和石油精神相结合,为祖国石油工业发展和科技腾飞作出新贡献。(本刊记者 唐大麟 郑金国)

Baidu
map
    Baidu
    map

  • 开云官方入口2025年—版权所有
  • Email:397438663@qq.com.cn | 管理员QQ:397438663 | 最佳分辨率:1920px * 1080px 以上 | 推荐使用IE8以上和Chrome版本浏览器
  • 京ICP备0505077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764 | 门户地址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