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表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紧紧围绕增强国内能源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大型油气盆地,加强工作部署,西部地区新增一大批能源资源基地,中东部地区老基地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了一系列找矿重大突破,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能力显著提升。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稳定供应和结构调整事关国计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
油气、铀矿等能源矿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57亿吨、3.9万亿立方米、1.3万亿立方米、7000亿立方米,新发现富满、庆城等10个亿吨级油田,安岳、蓬莱等19个千亿方级气田。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3个千亿方级深层煤层气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接近以往煤层气探明总量的70%;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琼东南海域陵水36-1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在超深水超浅层气领域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三门峡盆地实现油气调查新突破,获得日产17.13吨高产工业油流,对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此外,据最新消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新疆地质局等有关油气公司,瞄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久攻未克的柯坪断隆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在新近系、志留系、寒武系和震旦系等四套新层系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初步落实探明地质储量5556万吨油当量,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培育了重要战略接替区。
铀矿资源量大幅增加,夯实了伊犁、鄂尔多斯等5个大型铀矿基地的资源基础,探获10个大型铀矿床,同时在甘肃泾川发现特大型铀矿,有望形成新的铀矿大型资源基地。
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取得重大突破。我国锂资源类型多样,总量巨大,盐湖型、锂辉石型、锂云母型都有广泛分布。新发现西昆仑—松潘—甘孜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预测资源潜力达3000万吨。在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四川雅江木绒探获亚洲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单体锂矿,青藏地区成为全球第三大盐湖型锂资源基地,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超千万吨。2024年,我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成为平抑国际锂矿市场价格的“稳定器”。同时,新探获锆英石资源量8.5万吨、铪资源超千吨,同时我国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还有巨大找矿潜力,为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奠定重要资源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氦气勘查开发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飞跃,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0.7亿立方米。
此外,大宗矿产找矿增储为制造强国奠定资源基础。我国铜、铝、铁等找矿均取得重大突破,资源储量大幅增长。特别是西藏铜矿取得系列找矿重大突破,预测资源量超亿吨,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
据了解,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已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出台《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关于鼓励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提供勘查区块建议 促进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通知》等80多个政策文件,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释放制度红利,鼓励和支持矿业权人快速增储上产。
同时,加大探矿权出让力度。自然资源部加快构建区块来源广泛、评价快速、出让有序的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区块来源,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2024年,首次向地方下达探矿权出让计划,设定探矿权出让数量底线,全年提供战略性矿产勘查区块超过1400个,创近十年来历史新高,重点围绕油气、锂、铜、金、铁、煤炭、铝土矿、钾盐等矿种,投放在新疆、甘肃、河南、广西、湖北、内蒙古、江西、河北、山东、四川等省(区)。
此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出台支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新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7.4万平方千米、1:5万矿产地质调查18.6万平方千米,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拉动和引领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十四五”累计投入找矿资金4000亿元,其中社会资金超过90%,2023、2024年连续两年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