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投身新时代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生动实践
——访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熊先钺
文/本刊记者 唐大麟 胡玮斐
记者:熊总您好,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煤层气公司”)作为中国石油成立的从事煤层气业务的专业化子公司,并拥有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样的高层次科研平台,可以说公司责任重大、优势独特。煤层气公司在我国乃至世界深层煤岩气这一新领域率先获得了重大勘探突破,请您介绍一下煤层气公司在煤岩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整体工作成效如何?
熊先钺:刚才,你提到了煤层气公司责任重大、优势独特,这既是国家能源的需求,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我详细讲一讲。
在责任重大方面,煤层气公司自成立以来,矢志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坚持以勘探开发提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为己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等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肩负起“勇当引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的责任使命,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在技术、人才、资金、文化等方面优势,筚路蓝缕、行而不辍,持续深耕煤层气领域16年,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立体开发,立足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高效建成国家级煤层气产业示范基地,发现和探明了我国首个中低阶煤煤层气田—保德煤层气田,近几年实现了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重大突破,助力公司日产量再创新高,从煤层气公司成立初期年产量不足0.1亿立方米到如今年产量40亿立方米,步入中型油气田行列,累计生产天然气244.8亿立方米。煤层气公司正以“产量规模领跑者、理论技术引领者、行业国际标准制定者”的奋进姿态,持续书写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优势独特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坚持技术立企,充分发挥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在煤层气领域的国际、行业、集团和公司“四级标准一体化管理”优势,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积极应对清洁能源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行业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挑战。
以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突破为例,“十三五”以前,国内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1000米以浅煤层,更大埋深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2000米以深为理论及技术禁区,未能开展有效勘探开发,自然资源部历次资评均在2000米以浅,2000米以深未纳入我国资源谱系。“十四五”以来,煤层气公司在前期煤层气勘探开发经验基础上,勇闯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无人区”,突破了煤层气传统勘探开发思想观念、理论认识、技术方法等禁区,获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首次发现了深层煤岩气这一优质资源。深层煤岩气和中浅层煤层气具有较大的地质与开发技术政策差异性。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首次揭示了深层煤岩气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存的特性,建立了深层煤岩气独特的成藏模式,创新研究并形成了深层煤岩气富集理论与开发关键技术,打破了“压实作用下深部煤岩物性差、含气量低,难以效益开发”的思想禁锢,开辟了煤层气开发的崭新领域。中国石油发布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深层煤岩气富集理论与开发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成功入选。中国石油以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一举攻克了2000米以深煤层气勘探开发这一世界性难题,有效支撑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区块深层煤岩气先导试验和产能建设的成功实践,率先探索出一条深层煤岩气资源评价和效益动用的发展之路。
2021年向国家自然资源部提交了我国第一个深层煤岩气规模整装探明地质储量报告,近3年我们在大吉深层煤岩气田每年新增千亿立方米煤岩气探明地质储量,实现气区整体连片,成为国内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深层煤岩气田,勘探成果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高效建成我国乃至全球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的深层煤岩气田,2022年煤岩气产量10亿立方米,2023年煤岩气产量20亿立方米,目前日产气量已突破760万立方米,具备年产3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同时,深层煤岩气的高效勘探和规模开发,推动了全国煤层气产量屡创新高,成为国内天然气供应的重要补充。我们从近两年的煤层气产量数据就可以看出:全国煤层气2023年产量117.7亿立方米、2024年138亿立方米,集团公司煤层气2023年产量43.1亿立方米、2024年60.3亿立方米,煤层气公司2023年产量19.33亿立方米、2024年29.39亿立方米。由此分析,2024年集团公司煤层气产量占全国煤层气产量的43.7%,产量增量17.2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增量20.3亿立方米的84.7%;煤层气公司煤层气产量增量10.06亿立方米,分别占集团公司和全国煤层气增量的58.5%、49.6%,煤层气公司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和全国煤层气增储上产主力军,为我国天然气增储上产、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持续增长,天然气的供应能力更加受到关注,我国深层煤岩气资源情况和勘探开发潜力如何?
熊先钺:在我国“双碳”背景下,资源结构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增强城市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天然气能源的投用量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之中的占比不断增加。2024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并且天然气的消费需求依旧维持相对高位,而我国国内工业天然气产量仅24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这就给我们能源工作者提出一个现实要求,就是要力争不断增加天然气资源的多元化供给气源,所以煤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快速突破、效益建产,对提升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石油大吉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规模效益的显现,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延长石油和地方煤层气生产企业都在逐步加大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与交流,我们相信未来一个时期将会迎来深层煤岩气快上产、煤层气产业大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石油煤岩气的突破,对我国天然气产业乃至世界煤岩气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将引发一场煤岩气革命。
正是得益于大吉深层煤岩气田的勘探开发突破,我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才不断向深部扩展。“十三五”以前,由于受煤层气勘探开发“深度禁区”的束缚,没有把2000米以深的煤层气资源纳入我国资源谱系,未进行资源评价工作,目前“十四五”资源评价工作正在进行。我国深层煤岩气资源丰富,预测深层煤岩气资源量超过40万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资源落实程度高,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具备规模发展的资源基础。中国石油正在引领和推动中国煤岩气产业革命,预计2035年全国煤岩气产量有望超过400亿立方米,继页岩气之后,成为我国天然气上产增速最快的新领域,将为国家能源战略保障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大吉深层煤岩气国家示范区建设进展如何?煤岩气的突破和示范区的建成,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熊先钺:2023年,国家能源局批复了中国石油大吉区块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示范项目。通过2023—2024年实施产能建设,高效建成了大吉区块百万吨级深层煤岩气国家示范区,形成了示范区六项建设成果,全面完成了示范区开发指标,多项开发指标超额完成,示范区具备规模推广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大吉区块煤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获得了五个方面的认识:一是高品质三维地震是深层煤岩气突破的基础;二是地质认识理论创新是深层煤岩气突破的核心;三是精优方案设计是深层煤岩气突破的关键;四是工程技术进步是深层煤岩气突破的利器;五是管理创新是深层煤岩气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同时,持续强化“三个做法”:一是强化基础地质研究顶层设计,迭代升级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二是坚持“四个一体化”,即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开发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投资效益一体化,不断提升勘探开发整体效益;三是坚持老井重复利用、多层系立体勘探,不断提高勘探开发效益。
我们将持续总结示范项目建设经验,锚定建成深层煤岩气“原创技术策源地”“产业链链长”目标,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制定一批深层煤岩气技术标准与规范,培养储备一批深层煤岩气领域的国际、国内顶尖专家和青年科技骨干,以期带动整个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的规模开发,为国家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煤层气公司调研期间,充分肯定了煤层气公司各项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并明确提出重点要瞄准“勇当引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这一目标要求。这既是对煤层气公司整体管理能力、勘探开发工作实力、技术水平、干部员工队伍建设等的肯定,又包含着对煤层气公司的期望与重托。作为煤层气公司的总地质师,您如何从技术保障、能力提升、勘探开发、增储上产、扩大产能等方面考虑,更好实现集团公司领导提出的目标要求?
熊先钺:煤层气公司各项工作的良好发展,都是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戴厚良董事长到公司调研时提出的“勇当引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的目标要求和“五个坚持”的具体工作部署,深刻认识“勇当排头兵”的责任使命和工作内涵,我们理解为三点:一是煤层气公司产量规模要做大领先;二是煤层气煤岩气理论技术创新要做示范引领;三是成为煤层气国际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者。煤层气公司坚持围绕这三大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高效勘探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增储。坚持“重发现、有规模、可升级、能建产”的工作主线,努力寻找勘探开发的新突破、新发现,持续打造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做优做强SEC储采平衡工程。
二是大力实施效益开发工程,加快推进高质量上产。以提高单井产量和EUR为核心,抓好高效益产能建设,推进实行地质工程一体化,强化“源头”方案优化设计,创新工艺技术和现场试验,加强生产组织和质量管控。
三是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面深化“科改示范”企业创建。筹备组建“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创新联盟理事会”,共同开展国家级项目申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成果转化等工作,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改革,打造“八大科技工程”,强化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坚,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成果有形化。
记者:您曾累计荣获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9项、局级科技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1项、出版著作2部、制定企业标准7项;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荣获第三十三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的“青年科技奖”。您作为扎根中国石油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沿一线,在扎实履行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职责征程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青年领导干部,鉴于您的成长经历,对新时代奋战在石油石化战线的干部员工,尤其是青年人有何建言或寄语?
熊先钺: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作为一名石油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嘱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青年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勇于改革创新,自觉担当起时代重任。
一是在不忘初心中砥砺前行。作为青年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时刻在对标对表中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经常扪心自问我们的初心使命是什么,是否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是在勤学苦练中锤炼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先进典型学、向身边的同事学。作为一名石油青年,应该珍惜现场工作的机会,扎根基层,从一线干起,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踏实工作中增长实践才干、在不断学习中开拓工作视野,从而更好践行我们石油报国的铮铮誓言。
三是在创新实干中展现作为。要将“创新”作为青春标志,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规律、形成新认识,努力向业务领域的“禁区”进军;要在工作中敢啃“硬骨头”,有股子“钻”劲,带股子“冲”劲,让创新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真正干出一番无愧于党组织和员工群众信任的事业。
伟大事业呼唤我们投身于时代实践,让我们砥砺奋斗,携手共绘能源报国的壮阔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