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推进能源转型的路上,不管是以‘风光’、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还是气候科技风投、绿色金融产品等能源转型投资,中国都是绝对的主力。”记者日前在彭博新能源财经首届北京峰会上了解到。针对能源转型前景,与会专家普遍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正在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中国将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能源转型将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风光”发展稳步推进的同时,氢能产业规模效应也将日渐凸显,成为全球氢能经济的领军者。
中国稳居能源转型最大投资国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达到2.083万亿美元,这是历史上首次跨过2万亿美元门槛。”彭博新能源财经首席执行官Jon Moore给出了数据。
从行业领域来看,电气化交通、可再生能源和电网是去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3个领域去年投资均创下新高。按照地区划分,亚太地区是去年最大亮点,能源转型投资同比增长21.3%,再次回到高速增长通道,投资总额也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Jon Moore强调,其中,中国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投资规模是其他任何经济体两倍有余。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中国稳居能源转型投资最大国位置,去年投资总额达818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0%,而且超过美国、英国和欧盟去年投资之和。对比之下,美国、欧盟和英国去年能源转型投资均表现不佳。其中,美国投资增长停滞,约3380亿美元,欧盟国家和英国则出现下降,分别为3810亿美元和653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气候技术公司通过私募和公开市场去年募集资金总额连续三年下降,降至507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40%。融资最活跃的企业为清洁电力和交通企业,总计融资318亿美元。
尽管去年能源转型投资刷新纪录,但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增速不及之前3年24%—29%的年均增长水平。考虑到各地区、各技术领域“投资缺口”各有不同,能源转型亟需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仅靠公共资金无法实现成功转型。
彭博新能源财经指出,如果要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2025至2030年间全球能源转型年均投资需达到5.6万亿美元,当前投资水平仅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所需水平的37%。
全球能源转型将进入攻坚阶段
针对中国能源转型进展,彭博新能源财经向《中国能源报》分享了自己的观点,2025至2030年间,中国能源转型将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一方面,行业重点将从装机扩张转向系统效率提升,解决消纳、市场机制、跨区协调等“硬骨头”。另一方面,政策重心将转向“碳排放双控”。受电动汽车加速普及、高碳行业更强约束等因素影响,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美国是能源转型债领域两大领跑者,去年发行规模均实现增长。全球范围内,2024年能源转型债券发行总额达1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其中企业债占比最大,受全球降息推动增长5%,项目债出现下降,政府能源转型债同比持平。
长期来看,中国能源转型将受益于低碳趋势与成本优势,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负责人汤思斯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我国提前6年实现2030年“风光”发电装机1200吉瓦目标,“风光”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一方面,装机增速远超预期,尤其是2023至2024年间实现大跨步;另一方面,电动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售“半壁江山”,预计到2030年占比将升至80%,到2050年将接近100%。
“能源转型将进入攻坚阶段,转型难度加大是必然,因为‘成熟果实几乎被摘尽’。” 彭博新能源财经副首席执行官Albert Cheung表示,“在光伏领域,未来增长引擎将转向新兴市场,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沙特、罗马尼亚等国去年光伏装机增幅超50%。不过,多数新兴市场仍缺乏规模化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
中国氢能产业引领作用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清洁能源经济中,成熟与新兴领域投资差异仍然较为显著。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和电网等经过验证、具有商业扩展性并已有成熟商业模式的技术,占去年投资绝大多数。尽管受到政策决策、利率上升和消费者购买力预期放缓等因素干扰,但这些成熟领域吸引的投资仍达1.93万亿美元,总体同比增长14.7%。
对比之下,电气化供热、氢能、碳捕捉与封存(CCS)、清洁工业等新兴技术投资仅1550亿美元,总体同比下降23%。阻碍这些领域投资的因素包括可负担性、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扩展性。推动这些领域规模化发展,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均需要拿出更多实际方案,否则这些领域很难在2030年前对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Albert Cheung表示:“过去几年,尽管受到政策不确定及利率高企影响,但能源转型仍实现了可观增长。不过,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全球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尤其是在工业脱碳、氢能和CCS技术等新兴领域。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建立真正的合作是释放这些技术潜能的唯一办法。”
新阶段需破解新课题。Albert Cheung指出,在成熟市场,解锁储能与灵活性以提升渗透率;在制度薄弱市场,培育可再生能源,完善充电网络,支撑大众市场与商用电动化。同时,在航空、海运、重工业等“难脱碳”领域,加速推动清洁能源需求。突破这些瓶颈才可能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在氢能领域,中国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彭博新能源财经氢能研究专家高曦彤强调,我国氢能行业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和全球竞争力,尤其在绿氢、绿氨和绿色甲醇领域,这将引领全球氢能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氢能行业发展仍然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基础设施不足和供需区域错配等挑战,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
“去年,全球氢能行业投资放缓,但中国氢能发展相对稳健。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约20%的规划氢能产能将进入招标或建设阶段。”高曦彤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电解槽制氢成本和绿氨生产成本全球最低,预计到2050年左右绿氢有望实现与灰氢平价,中国将是少数具备这一潜力的市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