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Baidu
ma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协视点 >> 内容

谁羁绊了天然气需求

来源:杂志社 | 日期:2015-11-26 1:00:04 | 访问:次 | 字号: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10月15日,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供暖。
    但是作为近几年的惯例,今年却见不到了关于冬季天然气“缺口”和保供的相关报道。
    今冬我国不再“缺气”。反之,有业内人士撰文专门探讨《如何提升当下天然气需求》。10月6日,俄罗斯《独立报》刊登米哈伊尔·谢尔盖耶夫撰写的文章表示“俄担忧中国天然气需求下降”。文章说:几年前,俄罗斯还希望欧洲对俄天然气的需求能翻番,与此同时中国也对俄天然气产生巨大需求,俄罗斯已与中国达成修建每年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协议,并正在准备西线“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合同。然而令俄方始料未及的是,欧洲减少进口天然气,中国则可能不需要更多的俄罗斯天然气。
    《经济参考报》刊文认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气荒’近期正在向‘荒气’转变,需求放缓致使天然气供应出现过剩的倾向。”
    今年1-8月,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252亿立方米,同比仅增长3.55%。与之前两位数的增幅相比,需求下滑严重。而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502亿立方米,同比仅增长4.8%,但国内天然气产量为3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天然气进口量16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6.5%。国内产量及进口量的增速已经超越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天然气供需已从长期偏紧转向相对宽松,特别近几年大量“照付不议”的长期进口合同陆续进入窗口期,将进一步加剧资源过剩局面。
    普氏能源资讯发布的报告称,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等原因,业界对于中国天然气的需求预测变得越来越悲观。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曾预测,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为4000-4200亿立方米。到11月,这一数字调整为3600亿立方米。今年1月,中国石油认为3100亿-3600亿立方米更为实际;而到了6月,国际能源署则将预测值进一步降低为3140亿立方米。
    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被寄予厚望,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消费。2000年至2013年,我国天然气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消费量从245亿立方米增至1680亿立方米,增长逾6倍,年均增速约16%,占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比重从1%提至5%,天然气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有专家在2013年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达4000亿-4200亿立方米。
    随着近几年全国雾霾治理压力不断加大,天然气的供给本有可能持续短缺,业内甚至预计在2017年以后俄罗斯天然气扩大对华供应量时“荒气”才会出现。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即使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降,“荒气”还是来得早了些。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荒气”的提早到来?记者梳理了专家的意见及政策、市场、能源技术发展等层面的变化,认为羁绊了天然气需求的原因主要因素在于:一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二是清洁能源多元化的崛起;三是天然气低价优势消失;四是上游投资过快,而下游市场配套设施配备不足和相应机制不健全。
    对于因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结构开始转变,带来的工业、发电用天然气增幅的减少,和近几年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快速增加,中亚、中缅进口天然气管道气和海上进口LNG(液化天然气)大增,与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发展进度缓慢带来的、无法匹配上游市场供应量的矛盾,本文不在此赘述,着重探讨清洁能源多元化的崛起和天然气低价优势消失对天然气需求的影响。
    清洁能源多元化的崛起
    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倡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太阳能等成为主导能源。
    事实上,伴随着能源革命战略的确定,雾霾治理需求的提升以及电力改革对新能源发电上网的力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了逐渐走强阶段。我国已在多个场合展现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坚定决心,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是实现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不可替代的途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世界新能源产业整体格局的变化也显示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日前发布。其中,中国企业占据168家,比去年增加5家,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和排名第三的日本。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9家,比去年增加了3家,且名次有所提升。
    有资料显示,中国太阳能光热的保有量已达4亿平方米,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3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00多万吨,每年节能的能源消耗折算成标准煤相当于为国家贡献了两个三峡电站。
    而在光热之外,中国的整个新能源产业也有望迎来快速走强阶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7.1%。
    中国在新能源建设上的速度,举世瞩目。美国《一周》周刊网站10月10日报道,中国正在大量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仅在去年就投资900亿美元,超过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文章描述:中国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太阳能,在戈壁沙漠大量兴建太阳能农场。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风能生产国,在多风的西部安装了数以千计的涡轮机,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将涡轮机的数量增加一倍多。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生产国,修建了占全球总数一半的大坝,并且每年还在修建更多。
    今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是相关部门第三次对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章进行制定和调整。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进入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财政资金的扶持,因此《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谓是及时雨。
    7月22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微电网技术及运营管理体制。
    根据《指导意见》,新能源微电网是基于局部配电网建设的,风、光、天然气等各类分布式能源的多能互补,具备较高新能源电力接入比例,可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
    不能不说,有了专项资金的支持,再加上新能源微电网代表的未来能源发展趋势,为新能源创造巨大发展空间。
    从国际上来看,伴随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成本下降以及国家财政补贴支持,欧洲的天然气产业正在逐步被取代。从欧洲国家2003年至2014年间天然气需求情况可以看出,欧洲的天然气需求量从2008年的5000亿立方米缩减至2014年的3900亿立方米。尽管由于欧洲在北海的产量锐减,未来十年内,欧洲的天然气进口将会上升,但未来五年内整体的天然气消费量并不会增加,甚至还会出现下降。
2015年8月27日,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恢复了位于该国鹿儿岛县的川内核电站1号机组,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将反应堆输出功率大幅提高。其他核电机组也将陆续重启。分析师预计,到2017年,日本能够恢复11.5千兆瓦的核电生产能力,而这将使天然气需求减少约1100万吨,即日本天然气进口总量的12%。
    2015年6月11日,美国能源部部长在宣布为68个项目、提供6000万美金经费,用于核能研究和基础设施改进奖项资助计划时表示,他依旧坚信零碳排放的核能未来将在美国能源蓝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核电发展总的趋势来看,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发展快中子堆,远期发展聚变堆。据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显示,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目标为8000万千瓦。而此前业界普遍预期值为6000万到7000万千瓦。由此可见,相关部门重启核电新建项目审批程序正在加速推进。
    天然气低价优势消失
    在传统的关系中,高油价会导致天然气价格降低。而低价的天然气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在油价高企的那些年,无论是业界还是舆论界,纷纷认为“石油时代”走进“黄昏”,21世纪是“天然气时代”。由于天然气和石油的价差大,可替代性强而且十分清洁,从国际到国内掀起了改用天然气作为热电、汽车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热潮,从而加速了天然气成为能源主角的进程。
    此消彼长,变化已经发生,尽管相对于全球化程度极高的石油市场来说,天然气市场的区域化特征还相当明显,但LNG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会将全球主要天然气供需国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出现天然气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倾向。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国内天然气价格,不仅考验我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也考验中国的企业进口天然气的策略,也考验国家主管部门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前瞻规划。
    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是防治大气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最为现实的选择。2013年9月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委先后发布多个文件,积极推进大中城市锅炉煤改气和大气环境治理,为天然气市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不低于10%。
    与此同时,为了推进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由于需求增长远超供给,政府通过多次上调价格促进天然气生产和进口,增加供给。自2006年起,我国天然气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3年全国各省门站天然气销售平均价格年均上涨约7.5%。2014年又一次上调天然气价格,自当年9月1日起非居民用气价格每立方米上涨0.4元上涨幅度约16%。
    但这种上调反过来也抑制了天然气的需求,尤其占消费主要比重的工业用气价格大幅上调后,部分天然气大用户转向消费煤炭和石油。特别是随着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油价大跌显然已影响到天然气价格,这不仅因为多数气价(特别是LNG)长期协作合同以某种系数与油价挂钩,还因为油、煤价格大降易形成能源现货间的逆向替代,比如金融危机后期欧洲就出现了天然气被更便宜的其他燃(原)料部分取代的现象。
    在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经过几个回合后,目前我国采用的“市场净回值法”的天然气定价方法,2013年在确定增量气门站价时,对应的国际油价为每桶80美元,在2014第二次调整存量气价格之前,国际油价一直保持在约每桶100美元,但增量气门站价仍对应每桶80美元。到了2015年4月施行非居民用气并轨价时,对应的是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油价(约每桶90美元),而2014年末至今,国际油价已徘徊在约每桶40美元-50美元。
    如此,天然气的低价优势逐渐消失。《华尔街日报》分析称,中国的煤气相比天然气性价比更高,而政府对天然气的价格管制,也抑制了市场需求。在福建晋江,当地企业就由于价格原因,而不愿意将能源供应由煤气变为LNG,这座城市以生产陶瓷制品闻名。一些企业称,在改用天然气后,其生产成本将变为使用煤气时的三倍。
     展开来说,我们从媒体公布的数据来分析,在2014新版环保法颁布之际,行业内可谓掀起了“环保风暴”,福建的晋江、南安、德化、闽清,广东的佛山、清远、肇庆,山东的淄博,辽宁的法库,江西的高安等全国有名的陶瓷基地都出台了煤改气政策,要求企业限期完成天然气置换并提供一定额度的财政补贴。但从实施效果来看,远未达到预期,或进度迟缓,或根本没有动作,主要原因是相对于水煤气,天然气价格过高,企业难以承受,因此没有利用天然气的积极性。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例,目前工业用管道天然气价格大多在4.0元/立方米左右,而使用水煤气按热值折成天然气后仅相当于2.5元/立方米,后者竞争力显而易见。2015年初以来,在国际油价下行带动下,沿海地区LPG价格也一路下行,出厂价已下探至3800元—4000元/吨,LPG送到工厂的价格大大低于管道天然气,有条件的企业已暂时放弃使用管道气而转向LPG,甚至转向相对低价的进口LNG现货。
    工业用户由于背负了大量民用气的成本,在气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实施了“煤代气”的逆替代;燃气发电企业在全国电力过剩、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的大环境下,因气价上调而上网电价不能同步调整,不得不减少发电小时甚至停止运行。
    再来看汽车行业,在前些年油价高而气价相对低的大背景下,我国CNG汽车市场已走向成熟,LNG汽车发展基本走出培育期。截至2014年底,我国CNG汽车保有量达到441万辆,LNG汽车18.4万辆,全年消费天然气368亿立方米。但是,当国际油价进入低位运行,国内成品油价格进入6元区间,天然气汽车发展可以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全国现有的CNG汽车中,80%为双燃料油改气车辆,在18.4万辆LNG汽车中,也有近10%的双燃料车,低油价促使这些车辆更倾向使用更加便利、续驶里程更长的汽柴油。
    过去一年里,政府定价的弊病正在显现。因此业内专家与市场人士认为,价格机制不协调成天然气推广应用的主要阻碍。对于当下供需不旺的天然气市场,加快改革步伐,让价格更灵敏反映市场供需变化,已成为加大更清洁天然气使用量的必然选择。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根本问题是,政府在产业链上阻碍价格传导的问题需要尽快理顺,及时建立起能反映市场变化的机制。
    目前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受到油价偏低影响,经营困难。刘毅军认为,在国际油价处于相对高位时,采油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可以弥补进口天然气的价差。如果一味下调天然气价格,将影响国内天然气的供应能力,进而影响长远的国家能源安全。

Baidu
map
    Baidu
    map

  • 开云官方入口2024年—版权所有
  • Email:397438663@qq.com.cn | 管理员QQ:397438663 | 最佳分辨率:1920px * 1080px 以上 | 京ICP备050507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764 | 门户地址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