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Baidu
ma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部门 >> 办公室(秘书处、人事处、会员联络部、财务部) >> 内容

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开展石油合作纪实——阳光洒满非洲大陆

来源:杂志社 | 日期:2018-12-11 11:25:04 | 访问:次 | 字号:

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大团圆,这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再出发!

正是秋色怡人时节,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齐聚北京,共襄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盛举。习近平主席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中非关系“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走什么路”等重大命题,极大完善并创新了中国对非政策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和逻辑。几十年来,中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中非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携手前行的路上,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过去20多年间,中非经贸额不断飙升,1990年只有9亿多美元,2000年达到100亿美元,2010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7年高达1700亿美元。专家认为,未来5—10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这不光是量的增长,还意味着越来越高的“含金量”。在非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谋求更高层次发展之际,中国将毫无保留地同非洲分享技术、经验与市场,以开放合作促互利共赢。这是中非合作最美的前景。

作为中非经贸合作重要组成部分——油气合作,已步入多层次、全方位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公开数据显示,过去20多年,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累计权益投资达800亿美元以上,建成年产1.1亿吨原油生产能力。

非洲地区是中国石油最早开展海外油气合作的地区之一。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石油目前已在苏丹、南苏丹、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等国拥有17个合作项目、工程服务业务遍及非洲30个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资源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多年来,中国石油累计为资源国贡献财政收入超过600亿美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万个,促进了非洲资源国整体工业化发展。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化与非洲26个国家相继开展了油气资源投资、工程技术服务、原油贸易等合作,成效显著。其在非洲各类项目中累计缴纳所得税近百亿美元,加上其他税费合计超过140亿美元。中国海油于2006年开始进入非洲油气市场。当年,中国海油斥资22.68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海上10亿吨级巨型油田权益,成为当时中海油最大的海外投资。从西非尼日利亚三角洲起步,如今,中国海油在非洲的步伐已扩展到东非、北非和中南非洲地区。

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大陆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义利相兼、携手共赢,得益于平等相待、命运与共,得益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变化,得益于资源国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资源和福利。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双方合作共赢基础上,有理由相信,中非油气合作将向纵深推进,阳光将洒满非洲大陆。

在尼日尔河畔播种友谊的红树林

尼日尔河从撒哈拉沙海奔流南下,在几内亚湾展开一把硕大的冲积扇三角洲。但事实上,单靠尼日尔河带来的泥沙,还不足以形成这个冲积扇如此大的面积,那么又是谁在“推波助澜”呢?答案是红树林。

红树林奇特之处在于,它的根几乎可以从“植株”的任何位置长出来。仔细观察了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红树林生态,联系到尼日尔河上游撒哈拉沙漠的环境,就容易理解,是尼日尔河的泥沙与红树林的相互作用,使三角洲冲积扇不断向几内亚湾延伸。红树林的顽强、韧性、团结等品格给人以绵长的回味和启迪。

中国石油在2003年开始与尼日尔开展石油合作,签署了比尔玛、泰内雷两个矿费制合同。2008年6月中国石油与尼政府签订了《阿贾德姆一体化项目PSA(产品分成)协议》。中国石油是尼日尔阿贾德姆、比尔玛和泰内雷3个区块的作业者,勘探面积为15.84万平方千米。中尼开展石油合作短短3年时间,就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原油的生产基地、462千米输油管道和一座现代化炼油厂。2011年10月,尼日尔一体化项目原油销售协议、成品油销售协议正式签署。截至2017年,中国石油尼日尔项目为资源国贡献的税收,占尼日尔国家财政收入1/10,占国民生产总值1/8。

2011年11月28日,中尼合作阿加德姆一体化项目竣工投产,津德尔炼厂和连接油田到炼厂的输油管道一次投产成功,标志着尼日尔石油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尼日尔总统优素福亲手把产自中国石油阿加德姆项目的汽油加到自己的吉普车。他很激动,“因为那是尼日尔自己的石油”。

尼日尔政府多次盛赞,与中国石油合作,让尼日尔成为产油国,并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炼厂,实现了成品油的自给自足及部分出口。更重要的是中国石油帮助尼日尔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相比之下,与法国40—50年的铀矿开发合作,最后什么都没留下。而在与中国石油的合作中,尼日尔技术人员逐步得到培养,中尼石油合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尼日尔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接受尼日尔国家电视台采访时,尼日尔能矿部部长福马科伊加多(Foumakoye Gado)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阿贾德姆(Agadem)一体化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在中国石油帮助下,尼日尔实现产油国的夙愿。不仅如此,在尼日尔河畔,中国石油还播种了充满友谊和希望的红树林:中方在尼日尔上游项目津德尔地区、迪法地区、管道沿线和阿加德姆作业区,投资建校38所;为当地社区打水井29口并在各作业点预留水源40余处,供附近群众取水;在作业区内捐建两所诊所,油田现场为当地居民和部队士兵免费提供医疗服务,为当地危重病人和士兵提供紧急医疗转运和救援。尼日尔炼厂投产以来,中方先后为津德尔医院投资修建了部分病房,为当地社区新建了打水井,为周边村庄百姓设置无偿供水点15处,为附近的BakinBirgi,、Gaouna、Belbedji村庄修建了医疗中心和教室,赞助了津德尔艺术家协会、津德尔大学、能源领域工作者协会等组织机构。

红树林根系盘根错节,密密麻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仿佛中尼之间的情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互利共赢。

终结“世界火炉”石油进口依赖

苏丹地处热带,最高气温达48摄氏度,所以有“世界火炉”之称。同时,位于撒哈拉沙漠东端的苏丹,又被联合国等组织界定为地球上“最不安定的国家”。7年前,历经数十年内战,这个国家一分为二,最终换来了南苏丹的独立。不少观察家认为,苏丹是非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的“肢解”,不仅是苏丹地缘政治的悲剧,同时也是世界地缘政治版图日趋碎片化趋势的真实写照。而对于中国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来说,这个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标杆意义。

1995年,中国与苏丹签署了第一份正式的石油合作协议。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企业对苏丹石油业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其范围涵盖了包括石油开采、加工、运输、销售在内的整条产业链。这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向非洲市场的第一个国家,此后,苏丹这个名字成为中国油企走向非洲大陆的符号和标志。

在中国石油企业到来之前,苏丹石油勘探领域是西方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的天下。上个世纪70、80年代,苏丹政府先后授予美国雪弗龙公司和其他几家西方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在苏丹勘探和开采石油的特许权。雪弗龙公司随后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上取得了突破,先后在苏丹南部本提乌和哈季利季发现了大量石油,并开始了开采作业。然而,在南方新发现的石油资源很快引起了南北双方之间新一轮矛盾。1980年,时任苏丹总统的尼迈里违反《亚的斯亚贝巴协议》,调整南方行政区划并改变南北界线,将富油的本提乌地区划入新设的团结省并划归北方。这招致了南方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苏丹政府控制南方石油资源和剥夺南方石油收入的企图。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和其他原因导致了苏丹第二次南北内战的爆发。与此同时,南方反政府武装将外国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看成帮助苏丹政府夺取南方石油资源的帮凶。1984年,雪弗龙公司在项目现场的营地遭到反政府武装袭击,造成公司3名外籍员工死亡。迫于安全形势,雪弗龙于1985年停止了其在苏丹的所有油气勘探活动。

内战爆发后,苏丹政府的石油出口计划被迫中断。内战还使其本已羸弱不堪的经济更加举步维艰。到了1983年,苏丹的外债已达70多亿美元,每年还本付息近10亿美元。沉重的外债还导致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基本消费品价格飙升,苏丹民众的生活水平下降。所有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尼迈里政权于1985年垮台。随后的几年里,各政治派别就执行伊斯兰教法等问题争执不下,政局混乱不堪,南方战火熊熊。苏丹的石油开发就此搁置,石油资源仍然无法转变成现实财富。

当西方国家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陆续退出苏丹后,中国石油挺进战火连天的苏丹,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短短数年时间,中国石油便发现和开采出大量石油,并帮助苏丹建立起了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使得这个地球上曾经最贫穷的国家一跃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由于与苏丹石油利益冲突的升级,2012年1月20日,南苏丹石油部向南苏丹37区和124区联合作业公司下达了2天内关闭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等活动的指令。这两个油田加起来共有700多口生产油井,油井平均深度2000多米。在此作业的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面临痛苦选择:如果停止油田生产,必须要把油井、连接油井的管汇和外输管道中的原油全部用饱和水置换出来,否则油井、管汇和外输管道中的原油一旦凝固,油田和设施将面临全部报废的灾难后果。他们经过反复解说做工作,最后动员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出面向政府做解释说服工作,最终用7天时间安全关停油田。南苏丹国民经济的98%依靠石油收入,要是油田废了,就等于直接断了该国的经济命脉。

2013年4月,停产长达15个月的南苏丹37区和124区油田一次性成功复产。两个油田复产时间比南苏丹政府预计最快的复产时间还早半年之多。复产那天,南苏丹石油部长亲自开启了油田外输阀门,并对中方员工在停产时坚持职业操守、严格履行技术规范、使千万吨级大油田得以保全的行为表示崇高敬意。

为了帮助苏丹建立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充分发挥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与运营管理、石油炼制、工程设计制造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从1998年到2000年5月,用不到两年时间,在苏丹戈壁荒漠上建成中国石油海外第一座炼油厂,并一次投产成功,结束了苏丹石油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使其成为非洲率先使用无铅汽油的国家,被誉为“非洲大陆上的一颗明珠”。至此,苏丹上中下游一体化油气产业链初具雏形。此后,尼罗河公司一鼓作气,6区于2004年7月进入商业开采阶段;2006年7月海外第二个千万吨级大油田37区千万吨级产能建设和1300多千米长输管道投产。原油产量高峰期达到2633万吨/年。在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为苏丹人民提供更多石油产品,促进苏丹石油工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尼罗河公司还建成了以生产聚丙烯和编织袋为主的化工项目,以及加油站等终端,实现了原油生产、储运网络、炼化加工的规模化发展。至此,苏丹形成了完整的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尼罗河公司也实现了规模高效发展。

23年,中国和苏丹石油合作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生机勃发,如同尼罗河水,绵绵流淌,永不停息。

在“死亡之心”构建现代石油工业体系

乍得国名以境内最大湖泊——乍得湖的名字命名,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接利比亚,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恩贾梅纳。乍得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牧业国家,也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2011年6月29日,对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乍得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该国第一个炼油化工项目——恩贾梅纳炼油厂成功投产。在投产庆典仪式上,乍得总统代比表示:“今天对于乍得人民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我们赢得了能源独立战役的胜利。”

恩贾梅纳炼油厂被当地人骄傲地称为“乍得能源独立的标志”。之前乍得成品油全部依靠进口,价格昂贵。恩贾梅纳炼油厂的投产让乍得人民买得到本土炼制的成品油,也让乍得向工业化国家迈进。

乍得有“死亡之心”之称,夏季气温高达53摄氏度以上,人均寿命不到50岁。中国石油在此经历了高风险勘探、战乱、热带疾病、油价博弈等一系列挑战。2003年12月,中国石油购买了在加拿大注册的Cliveden石油有限公司25%股份,间接拥有了乍得H区块12.5%股份。这似乎是块没有油水的骨头——过去30年中,西方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在该区块累计钻探井15口和评价井1口,均无商业发现。通过4次股权并购逐步进入H区块,中国石油于2006年12月获得该区块100%权益。在2007年1月正式接管乍得H区块成为独资作业者后,面对一片空白,通过甲乙方团队、中乍两国员工的共同努力,短短5年多时间,风险勘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建成了100万吨油田、310公里输油管道和乍得第一座炼油厂——炼油能力为年100万吨的恩贾梅纳炼油厂,完善了乍得石油工业体系,改变了乍得靠进口成品油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局面。

2017年,乍得上游项目全年原油作业产量306.4万吨,科技创新成果斐然,继续保持安全平稳、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有望在2020年实现原油产量600万吨。

2014年12月22日,在乍得首都以南300千米处,随着乍得总统代比缓缓打开Ronier管道外输管线主阀门,Great Baobab油田首度实现原油外输。Great Baobab油田位于乍得项目H区块内,年产量达到240万吨,通过205千米的Ronier-Kome原油管道与ESSO(埃索)公司运营的乍得—喀麦隆管道相连,实现外输销售。乍得能矿部部长表示,乍得正在逐步成为一个石油出口国,中乍油气合作效果显著。Great Baobab油田原油外输将增加乍得原油出口产量,同时为国民经济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乍得人不会忘记那些为此做出贡献的人,正是他们为此贡献了力量,见证了乍得从一无所有到快速发展,石油对于乍得来说至关重要。”

实现能源独立,是乍得人民多年的夙愿。抱着“金饭碗”找饭吃的乍得,虽在1960年完成了国家独立的重大使命,但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依旧积贫积弱。正是恩贾梅纳炼厂的投产和中国石油乍得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让乍得人民可以买得到本土炼制的成品油,享受到本地原油加工的附加值,并带动乍得石油化工工业快速发展,为更多的乍得人提供就业机会,炼油厂自备发电厂将部分解决国家发电厂所面临的供电危机。乍得,正从一个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迈进。

乍得国家电视台这样说:“希望的火焰正在随着梦想的实现而迅速蔓延,不仅是这一代人,是你的梦想,是我的梦想,也是他的梦想,同时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应该归功于乍得与他伟大的朋友中国的合作。”

为撒哈拉沙漠蓄满生命之水

撒哈拉这一耳熟能详的名字,今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它代表着沙漠和荒凉的意思。“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沙漠”。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其总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整个非洲大陆的1/3,约容得下整个美国本土。阿尔及利亚约有200多个油气田,分布在撒哈拉北部及其边缘。

2003年7月,中国石油与阿尔及利亚国家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正式签署阿达尔上下游一体化项目框架协议、上游风险服务合同、下游炼厂股东协议,在阿尔及利亚阿达尔地区(ARDAR)从事原油开发与生产、炼厂建设与经营业务。命名为阿德拉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合作期限25年。2004年11月,中油国际(阿尔及利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勘探项目作业机构,对438B区块实施勘探开发。该区块位于乌埃德姆亚盆地,面积4354平方千米。2006年,公司部署在该区块的第一口勘探评价井HEB-A-1井获得高产油气流。ADRAR上下游一体化项目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ADRAR省,距首都阿尔及尔1500千米。这里属于阿经济欠发达的西南部地区,夏季秋季气候炎热,冬季春季沙尘暴肆虐,条件十分艰苦。中方员工克服了巨大的困难,高效优质地建成了油田产能和下游炼厂,使原本无法使用的10个小油藏得以充分利用,基本满足了阿南方4省成品油市场的需求。上下游项目带动了阿南部4省基础设施及基础工业建设,加速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给阿南方4省带来就业机会超过2500余个,对当地经济发展、政治和社会稳定、改善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阿尔及利亚国土面积辽阔,但其中87%为撒哈拉沙漠,随着沙漠化程度日益加剧,植被日渐萎缩,房屋遭侵蚀严重,居民的生存空间不断被侵占。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阿将有120万公顷土地面临沙化威胁。沙漠缺水,这也给中国石油企业物探队员地震采集带来困难,大家的生活便自觉地简单起来:简单地刷一下牙,简单地用毛巾蘸水擦一下脸,便完成了一天的个人卫生工作。地球物理公司TST项目工区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的伊利兹省德布德布镇,前期几百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完全依赖于从80千米外的德布德布镇拉运,每天4辆12立方米的水罐水量不仅无法满足项目需要,而且花费大、成本高。经过现场勘查,队员发现项目6千米外的一口600米深的废弃水井。他们便与当地村民联系,提出对这口井进行改造。在该队电工、微测井工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口600米深的水井仅用了7天时间就成功建成。经当地卫生检疫部门检验,结果令人满意,井水pH值、矿物质含量等指标均为优良,为一级水质。当地村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07年,阿尔及利亚政府为解决千年古城塔曼哈赛特居民生活饮用水问题,面向全世界招标沙漠供水管道建设工程。同年1月,中国石化国工和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组成联合体参加项目投标获得成功。管道于2008年6月18日正式开焊,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亲自参加项目剪彩仪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江苏油建项目部按照“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宗旨,在国内外精选管理和翻译人才的同时,合理合法地雇用和管理阿籍员工。为提高阿籍雇员技术水平,项目部开设了两所阿籍雇员技术培训学校,先后为项目提供了600多名阿籍熟练雇员,受到当地政府好评,也得到中国驻阿大使馆表扬。

2011年4月5日,一则发自阿尔及利亚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当日,布特弗利卡总统在该国年初发生部分地区骚乱以来首次公开露面。他飞抵千年古城塔曼哈赛特,参加沙漠供水管线盛大通水仪式。在当地百姓的欢呼声中,总统打开管线出水阀门,接满一杯引自千里之外的洁净水,面带微笑地饮下……

“能源坦赞铁路”延续中坦友谊传奇

坦桑尼亚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发展落后,日常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关于非洲的纪录片中称坦桑尼亚人生活就是“穿衣一块布,吃饭一棵树”。挪移该国人民缺乏奋斗精神,身上裹一块布就当作衣服,树上有颗水果就是饭食,全然抹杀了西方殖民者对其掠夺的历史。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帮助坦桑尼亚人们脱贫,援建了坦赞铁路,当时用了5%的GDP经费来修这条铁路,相当于2017年中国拿出近4万亿人民币援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但外部援助并没有让被战乱、瘟疫、教育落后困扰的坦桑尼亚走出贫穷,富饶的资源资源也没有变成现实的财富,就连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也面临着冗员负担沉重、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力等困难。

2013年,被誉为新时期“能源坦赞铁路”的坦桑尼亚姆达天然气处理厂及输送管线项目(坦桑项目)542千米管道铺设工作破土动工,该项目由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联合管道局、工程设计公司与坦桑尼亚石油发展公司签订包括设计、采购及施工的EPC总承包合同,通过银企合作,并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坦桑尼亚提供优惠买方贷款和商业贷款,一举解决坦桑尼亚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使这个国家建设能源大动脉的多年夙愿最终得以实现。

该项目从运作之初,就积极在当地社区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考虑到姆特瓦拉和松戈松戈岛两个处理厂地处印度洋边缘,淡水缺乏,周边村民生活困苦的情况,坦桑项目部在两个处理厂增加投资近50万美元,增设大容量的海水处理净化设备,增加100立方米的储水罐,并铺设输水管线。2015年10月,项目建成投产。伴随着天然气稳定输气,姆特瓦拉天然气处理厂开始向周边3000多村民供水。2014年,坦桑尼亚遭受了10年不遇的洪灾,姆特瓦拉政府向当地多家国际公司及组织提出援助请求,都没有得到回应。坦桑项目部在接到救助信后,马上派人接洽和实地考察,对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给予援助,同时,捐资购买水泥、管材,管道局驻坦项目派出挖掘机、碎石机、推土机等机具,开挖防洪渠道。2015年3月,历时6个多月,投入资金和机具工时超过70万美元的抗洪项目完工,大大减少了洪水灾害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松戈松戈岛距坦桑尼亚大陆20千米,岛上有村民6000多人,由于没有快捷的水上工具,百姓急病就医等极为不便。2014年8月,坦桑项目部选择当地最好的厂家,仅用半年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救护船的制造,并赠予岛民,为岛上村民急救、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项目在岛上的工程建设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孩子们有了新校舍。”2015年9月,管道沿线施工结束后,管道局将3座施工用营房生活区捐赠给当地林迪省的Nangurukuru村、Kitomanga村和Madangwa村,成为基础公共设施。3座营房生活区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由200余间住房和会议室组成,生活、办公、卫生配套设施齐全,当地村民笑逐颜开,齐声感谢中国石油。项目部的善举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交口称赞。

     从代表着中坦友谊不朽丰碑的坦赞铁路,到新时期“能源坦赞铁路”的姆达天然气管道项目,从雄伟的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到现代化的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建设者的身影一直伴随着坦桑尼亚国家建设的脚步。如今,中国已成为坦桑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工程承包方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研究机构“非洲晴雨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已成为最受坦桑民众欢迎和认可的国家。

将油气资源财富留在“腰果之乡”

在非洲东南方,有一条长长的海峡,隔开了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海峡以沿岸国家莫桑比克命名,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莫桑比克是一个农业国家,因靠近海洋,气候温和,很适合腰果树生长,因而也被称为“腰果之乡”。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发现了这里。当殖民者发现莫桑比克除腰果这样的农作物之外,还出产黄金和象牙,于是不走了。他们先是在沿海港口建起一个个据点,再逐步向内陆推进。伴随这个过程的,自然是莫桑比克人的血泪。与大量黄金和象牙流失相伴而生的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与西方列强依靠野蛮手段攫取全球资源根本不同的是,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全新的合作姿态,义利相兼,携手共赢。

2013年3月14日,中国石油通过和埃尼集团签署协议,从而间接持有鲁伍马盆地4区合同的部分权益,实质性进入莫桑比克4区项目。4区项目是中国石油涉足东非的第一个大型超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及LNG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油未来35年重要的海外天然气生产接替项目,对中国石油进入这一全球新兴和热点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5年10月,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与莫桑比克国家石油工程公司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签署合资公司协议,双方成立中莫国有企业之间的第一家合资公司——中莫石油工程公司。2016年5月18日,在中莫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与莫桑比克国家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莫桑比克国家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双方开始全面推动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天然气加工和销售领域的合作。中国石油在莫桑比克已初步形成油气勘探开发、物探、管道建设、工程承包、液化天然气(LNG)总承包、设备及产品供应的上中下游全面合作的良好局面,已为当地创造数百个就业机会。

中国石油不只走进莫桑比克,还走进莫桑比克民众心中。中国石油在莫桑比克项目经营过程中,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为改善当地民生做出积极贡献。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工程背后都是民心相通、文化相融。莫桑比克公共工程、住房和水力资源部长在澳门出席第六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论坛与建设高峰论坛时表示,过去的5年,莫桑比克基础设施领域60%至70%的投资由中国企业提供,中国投资带动了莫桑比克社会经济发展。

 “在中国,人们说有三件事儿是永远不会回来的,那就是射出去的箭、说出去的话和消失的机会。你们眼前投资莫桑比克的机会也正是这样!”2016年5月19日,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莫桑比克共和国总统菲利佩·雅辛托·纽西到中国石油总部参观访问时表示。纽西总统对中国石油在勘探、研究、物流、仪器、设备生产等方面的实力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中国石油能够深度参与莫国天然气项目合作。

2017年6月1日,东非鲁伍马盆地莫桑比克4区块科洛尔气田浮式液化天然气一期项目启动仪式在马普托举行。纽西总统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说,该项目反映了政府提振经济、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他表示,科洛尔气田的浮式液化天然气开采项目在整个撒南非洲尚属首例,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第二例,标志着莫桑比克正式步入了天然气商品化轨道。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鲁伍马盆地是全球已探明的第5大气田,该气田的开发对促进莫桑比克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油将与合作方一起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同时积极参与推动莫桑比克油气工业体系建设,使莫桑人民从自然资源开发中受益。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以及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多国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中国石油走到哪里,便把义利相兼、合作共赢的种子播撒到哪里。多年来,中国石油通过投资和项目合作,推动了莫桑比克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工业体系建设,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莫桑比克国家电视台报道称:中国石油来到这里,投资油井、管线、炼厂和LNG装置等带不走的基础设施,却把石油留在这里。

寓利于义惠及非洲各资源国

非洲是一片美丽的热土:纯净、美丽、原生态、天堂、伊甸园、safari、钻石……我们走进这块原始大陆,然后又从中走出来,带走了黄金和宝石,又把原貌留在这里,去寻找更适合居住的大陆……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还没有被开发的土地,非洲成为了众多野生动物最好的家园。水在这片土地上是急缺的,所有生物的生命历程都是围绕着寻找水和享受水的过程进行的。这是BBC纪录片《非洲》的一段台词。客观地说,在《非洲》中,感官的延伸并不局限于眼睛,让人赞叹的不仅有影片对声音和画面的处理,还有对野生动物赋予的趣味性、戏剧性的展示方式。但同时,又将西方人走进非洲大陆底层逻辑——欲望和目的袒露无疑。

与西方列强依靠野蛮手段攫取全球资源根本不同的是,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全新的合作姿态: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与非洲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些年,中国石油在非洲的苏丹、南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合作开展油气投资业务,在这些国家建立起了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石油工业体系。项目涵盖石油勘探开发、地面建设、长输管道、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给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新世纪以来,中非迅速发展的石油合作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非议和指责。他们指责中国石油企业迫使产油区居民迁移,以及征用土地等行为破坏了当地的传统生计,干扰了尼罗河北部地区居民生活,在尼日利亚三角洲的石油开采活动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西方对于中非石油战略的指责,实际上是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反应,其本质上是“中国威胁论”在石油领域上的延续。而事实上,西方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才是非洲石油的控制者,美国在非洲几内亚湾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覆盖25万平方千米,涉及近10个国家。为了赚取最大利润,西方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网站官网很少考虑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居民利益。以尼日利亚为例,西方公司在尼产油区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经常发生管道破裂导致原油溢出,对空气、土壤、河湖造成污染,周围居民甚至连日常生活必需的干净水都喝不上。在选择开采区块时,西方公司“挑肥拣瘦”,抢占开采成本低、风险小的产油区。目前非洲产油国有明显开采价值的石油区域已被欧美公司瓜分殆尽,只剩下一些深海区、陆地勘探环境恶劣区域区块。在石油收入分配上,西方公司通过制定不合理分成协议,将大部分利润揣入囊中。每出口一桶原油,作为产油国的乍得仅能从中得到12.5%的收入。乍得总统代比曾说,“在不到3年时间里,美孚和雪佛龙等组成的联营公司在乍得就赚50亿美元,而乍得只得到区区5.88亿美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07年至2017年12月底,中国石油在乍得当地采购物资和服务合同总金额近9亿美元,甲乙方单位向乍得政府上缴税费超过11亿美元。乍得当地公司参与道路、食品供应和后勤服务采购额达4.6亿美元。公司上游按资源国政府定价向下游炼厂供应原油,为乍得政府节约原油购置成本超过2亿美元。凭借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中国石油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信任。为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教育、生活条件,方便合作项目周边群众就医,帮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中国石油在苏丹等国相继投资建成了多所医院和学校。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施工所在区,向居民赠送药品和教学用品。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苏丹,就有200多万人直接受益。中国石油在非洲通过捐建医院、道路、桥梁、学校等公益事业,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药品,营造社区和谐。为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中国石油通过联合作业公司为油区附近的百姓打水井160多口,并常年坚持在路边设立饮用水取水点,为极度缺水的边远村落送水送粮。喀土穆炼厂专门增加一条净水管线,供应当地居民饮水,使当地居民喝上了净化水。为方便当地百姓出行,中国石油苏丹项目捐赠1000万美元修建的麦罗维友谊大桥已于2008年1月通车。在苏丹,中国石油不仅向社会福利部捐助资金用于改善孤儿院、养老院的生活环境,改进社会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及培训残疾学校技工等,而且多次购买生活物资、体育器材、学习用品等前往孤儿院和孤儿学校看望孤儿。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2016年底,中国石油非洲项目和其他海外项目对所在国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投入达8亿多美元,500多万人受益。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同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互补互利的。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石油合作中,大部分采用“份额油”(在当地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项目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份额)方式。这种方式获取的石油,一般都是就地销售,而不是回国内。因为高昂的石油运输成本使份额油运输到国内后变得很不经济。因为只是参股和投资,所以不会形成长久的专利和垄断,对资源国油气资产升值也有促进作用;因为不是直接从国际石油市场采购的“贸易油”,所以也不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太大影响。这种最大限度考虑资源国和国际石油市场的合作模式,有什么理由指责呢?更重要的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进入非洲方式——在签订每一份石油合同的同时,都会送上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医疗服务等厚礼。在回答西方媒体“中国是否在掠夺非洲资源”时,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秘书处首席执行官穆卡韦莱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你们去查一查,看看当年欧美人开采我们的矿产是什么样的条件,再看看中国与非洲国家签订的合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你们能找到一个国家的做法比中国做法更有利于非洲国家的吗?”

自2008年起,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在人文交流上,中国一直协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并派遣技术人员、外援医疗队、青年志愿者、农业专家支援非洲国家的建设。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中国与非洲都是平等相处、互利共赢,与过去充满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的殖民主义形成鲜明反差。

站在新起点,中国石油将本着“平等互利,义利相兼、寓利于义”等理念,致力于与资源国携手共进的合作关系,汇聚起中非友谊的磅礴之力,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傲立潮头、激浊扬清,为阳光洒满非洲大陆,为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为增进中非人民福祉,开辟一条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Baidu
map
    Baidu
    map

  • 开云官方入口2024年—版权所有
  • Email:397438663@qq.com.cn | 管理员QQ:397438663 | 最佳分辨率:1920px * 1080px 以上 | 推荐使用IE8以上和Chrome版本浏览器
  • 京ICP备0505077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764 | 门户地址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