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成果审定工作概况
2020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审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关于持续开展管理创新的要求,宣传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以总结推广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实践成果,着力推动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根本,依据《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审定办法》(以下简称《审定办法》)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申报与审定工作。
本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单位94家,申报单位较2019年增加44家;申报成果数量356项,比去年增加79项,增加28.5%。审定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审采用线上方式,第二阶段终审采用线下会议方式。2020年9月23日—9月24日,开云官方入口在兰州兰苑宾馆召开审定会议。审定组严格执行《审定办法》规定的条件和要求,重点把握创新性、实践性、效益性三个原则,将创新性放在第一位,将实践性作为基本条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又将效益性作为把握的要件,通过逐项审阅材料、打分排队、逐项论证、重点评议、分类评价、举手表决等方式,最终投票评选出一等37项,二等71项,三等107项,共215项创新成果。其中一等占申报成果总数的10.39%,二等占申报成果总数的19.94%,三等占申报成果总数的30.06%,总体占申报成果总数的60.39%,符合审定委员会确定的获奖比例。
二、创新成果内容分析
(一)创新成果内容的基本分类
依据《审定办法》第八条的规定,管理创新成果内容分为总体性管理创新成果、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和单项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类。其中,(1)总体性管理创新成果,指成果的功能作用于企业管理总系统,它涉及到各子系统、各管理层次、各生产经营要素,带有全局性。本次审定共71项,占比33.02%;(2)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指成果的功能只作用于某一专业管理领域(或某个专业分系统)。本次审定共92项,占比42.79%;(3)单项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指成果的功能用于某一管理要素,或某一特定的管理范围(如某个环节、某个控制点),它与专业管理不同,只包含单一因素,一般不构成从上到下的系统,不形成一个系统管理。本次审定共计52项,占比24.19%。审定情况详见下表1:
(二)典型成果内容分析
1、总体性管理创新成果分析
2020年度,总体性管理创新成果紧跟当前行业面临的低油价冲击、环保安全加强、智慧能源转型等新形势和国企建设“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新使命,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石油石化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系列策方针,在获奖的71项成果中,突出了全球竞争、绿色发展、机制改革等主题。典型成果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申报的《中石油海外非常规气储量资产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申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全方位绿色发展体系构建》以及青海油田企管法规处申报的《以保障高质量推进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建设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与实践》。成果创新要点如下:
为适应中国石油海外非常规气项目国际市场竞争及技术发展要求,应对油气价格多变的形势,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油海外非常规气储量资产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提出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一体化循环运作,促进储量高效动用;开创“甜点区”确定流程,夯实优质储量基础;以发展规划为抓手,促进优质储量规模动用;建立“市场化”现场组织实施机制和应用学习曲线等,提升储量经济性;形成以储量价值为依据的海外非常规气资产流动机制,支持科学决策;创建内部储量评估评审管理机制,提升储量评估质量等,并编制三种类型的中国石油海外非常规气储量规范。
以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为目标,探索构建了全方位绿色发展体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特大型能源企业全方位绿色发展体系构建》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绿色低碳战略为导向,以过程清洁生产和供给清洁能源为目标,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和创建绿色工厂为抓手,以对标国际先进和创新能源管理为突破,构建组织机构和健全制度规范为保障,从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文化三个层面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体系。
坚实贯彻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推进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建设。青海油田《以保障高质量推进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建设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与实践》基于保障国家能源、破解制约瓶颈、增强发展动能、提高民生福祉等实际,全面改革,形成与千万吨规模高原油气田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稳健发展相适应的管控模式、与市场化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业务结构调整基本完成、队伍结构基本调整到位,“三项制度”改革见到实效、科技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安全环保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2、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分析
2020年度,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依据专业领域,划分为内控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成本管理、HR、资产管理、科技管理、法务管理和党建等类别。其中信息化管理(27.17%)、HR(23.91%)、法务管理(10.87%)和党建(9.78%)获奖总数占据本类前四位。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内容的分类和审定情况详见下表2:
大智移云加速智慧能源转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基于信息挖掘的决策支持体系研究与应用》的成果表明,建立以管道公司决策管理需求为目标的动态监测信息源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信息挖掘渠道,形成“双维度信息挖掘+四级发布”的研究应用一体化模式,实现基于深度信息挖掘的企业管理决策支持。
智力资本是企业第一资源。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破解“三改”难题激活第一资源为核心路径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非常规能源公司的创新与实践》以激活人力资源为核心路径,促使企业科技创效突出、经济效益提升和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战略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化结构重组机构,提升制度生产力”、“优化配置提高素质,提升全员生产效率”、“搭建阶梯助才晋升,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绩效考核分配政策,激活全员创新创效动力”、“选准干部配强班子,提升干部凝聚力领导力”等方面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和动能。
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第一要求。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项目法律风险防控与实践》通过现场调研、问题汇总、法律法规搜集整理、案例分析等方法,引用法律17 部、行政法规 8 部、司法解释 6 部、地方性法规16 部、规范性文件17 部、标准化制度10 部、以及 50 余个案例,形成了《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法律风险防控指引》,不仅分析建设工程类项目的共性问题、解决普遍性问题,还针对因管道建设项目特征而产生的独特性问题给出法律意见、规避潜在管道工程风险。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以“两个全覆盖”为目标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党校治理体系建设》建立“2级党校3级培训,2个全覆盖5个支撑体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折不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中国海油两级党校培训体系形成合力,从而筑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主阵地,为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提供了重要保障。
创新驱动,科技为先。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科技信息处《基于PMI体系的重大科技专项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和运用国际先进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知识体系,践行中国石油重大专项四个“一体化”管理理念。采取5大措施、20个具体做法,高质量地完成了重大科技专项目标。
3、单项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单项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从内容上分,主要包括生产运行管理、评价考核、QHSE及其他方面等,其中生产运行管理32项,评价考核13项,QHSE及其他方面共7项。单项性管理创新成果内容的分类和审定情况详见下表3:
以评促改,以改促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大型炼化企业对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激活企业内部活力,企业建立了“三三五”外部对标管理模式、“三标五法”内部对标管理模式及内部市场化考核评价模式,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生产成本有所控制。成果突出对标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及激发企业内部活力,从而促使企业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产为本,卓越运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高温高压气井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创新与实践》解决了高温高压井完整性管理的重大难题。通过强化高温高压设计、强化压力精细管控、强化风险评估和分类治理、强化封堵屏障管理,来达到“建好井、护好井、治好井、封好井”的目标,进而实现气井安全可控和效益最大化,助力行业水平提升。
QHSE有效,标准先行。中油国际管道公司《跨国油气管道一体化中国标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充分认识跨国管道项目管道设计、建设、运行标准一体化对管道本体质量和运行安全的决定性作用,以标准发展规划和体系建设为组织保障,以中方先进技术和资本优势为基础支撑,以中方统筹主导和多方互利合作为协调机制,以对标分析和适用性评价为技术方法,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为融合手段,逐步形成一套以“六个一”(一个总体指导思想、一套标准管理体系、一套组织保障体系、一套标准对标评价体系、一套标准推广策略体系、一套制度保障体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标准“走出去”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一体化中国管道标准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4、近三年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对比分析
从申报成果审定数量上看,近三年管理创新成果审定数量呈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165项增长至2020年的215项,增幅达130%。从管理创新成果分类看,总体性成果数量在近三年来基本上以年平均169%的速度增长,专业性管理成果逐年约12.82%的比率下降,单项性管理成果基本上保持稳定。情况表明,近三年管理创新成果审定数量的上升,不单纯是数量的增长,更是创新内涵的延展。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更加注重系统的整体协调,正在由专业性、单项性创新向整体性创新集合。
(三)创新成果特征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国际形势、宏观环境、市场需求、技术条件、资源品位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年度创新成果进一步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石油石化企业依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从理念到思维、从组织到流程、从方式到手段、从领导到员工进行全面变革创新,集中体现了“全面、适应、精准、提升”的创新理念。本年度管理创新成果的整体特征如下:
1、创新性
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本年度创新成果集中体现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应对国际市场油价大跌、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冲击等新挑战,抢抓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大数据革命、国内油气大开发等机遇,实事求是,创新驱动,加强先进管理理念研究、推进先进管理工具应用,助推产业发展的变革态势。如抢抓体制机制改革先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老油田经营治理体系构建》、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石油企业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内部矿权流转区块运行管理创新》;如紧跟大数据革命,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基于信息化和管理精益化的海洋原油优化配置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和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的《采油企业基于互联网+精益运维的融合管理和创新变革》;如积极落实国内油气大开发策略,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高效勘探“秋里塔格”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和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玛湖区块产能建设钻井项目一体化管理创新与实践》等。这些创新成果围绕当前石油石化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充分体现了成果的示范样板作用。
2、实践性
本年度共计215项创新成果中,各企业均立足当前行业经济、两化融合、资源约束、技术发展、经营压力、QHSE要求等企业实际面临的挑战、困难、瓶颈、问题、不足等,以企业效益、价值增长、核心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问题为突破口,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以先进方法模式应用为抓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现实寻求解决企业具体问题的个性化方案,并进一步标准化、系统化、样板化,追求最大程度的应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
如为顺应国家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提升中石油天然气产业链整体效益。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以市场化和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天然气线上交易管理与实践》成果显示,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展不设封顶价的线上竞价交易,通过三年持续交易,线上交易从资源投放量、交易价格设定、交易模式制定、交易组织保障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充分发挥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价格发现功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示范性和推广价值。如基于国际油气合作布局要求,中油国际中东公司《大型石油企业基于“做大中东”战略的运营管理实践》,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在中东这一全球最大油气富集区建设海外最大油气合作区,在充分考虑中东地区是国际油气高端市场,具有较高竞争门槛和特殊的自然条件、安全形势、地质油藏以及合同模式的基础上,从“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能力”、“发展基础”等四个维度创新构建了基于“做大中东”战略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3、效益性
向创新要成果、要效益,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当前,中国经济及油气企业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在国际油气市场竞争加剧、中美对抗升级、国内资源品位下降、国企改革加速等新形势下,向体制机制变革、向思路方法转变、向技术管理创新要速度、要效率、要效益,成为唯一的出路。
首先,本年度215项获奖创新成果中,有直接创新增效数据的有115项(占比53.49%)。其中创效亿元以上的有47项(占比21.86%),千万元至亿元的有57家(占比26.51%),千万元以下的有12项(占比5.59%)。如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气井全生命周期井完整性管理创新与实践》成果显示,2013年以来,针对高温高压气井井筒失效的管理难题,创新形成了一套贯穿于气井设计、建井、生产、修复和弃置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管理模式。重点对组成井屏障的“油管柱、套管柱、水泥环、井口”四大核心部件进行科学设计、精细维护、分级治理和安全弃置,达到“建好井、护好井、治好井、封好井”的目标。成果支撑了库车山前万亿方气田群的安全高效生产,保障了西气东输和南疆利民工程平稳供气,为塔里木300亿方大气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2019年通过减少修井产能恢复气井产能就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5.42亿元。
其次,年度创新成果中有100项(占比46.51%)没有直接进行当期或近年效益指标衡量,只是进行了总体概括性表述。原因可能是,有些创新成果综合性高,影响因素较多,难以提炼出创新成果的“纯净”效益,如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整合研究与应用》;或者是成果产生的是递延效益,当期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如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引领三项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总之,受制于时间周期、计量方法、评价指标等的局限,创新成果效益选择定性分析为主。
最后,除了经济效益外,绝大多数成果进行了社会效益的衡量,如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油田企业土地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创建与实施》,通过土地盘活处置工作,将油田无效和低效闲置土地,交由地方政府征收,油田既实现了土地处置创效,又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支持了地方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了油地关系,使得油田职工和地方群众分享了油地融合发展成果,加快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推广性
努力营造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经验共享的良好局面,发挥创新成果示范样板性和规模经济性。特别是组织再造、技术创新、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瓶颈、难题类创新成果,应全面树立共享理念,在上下游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不同资源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等加大推广应用,践行中国油气行业智慧的知与行。
如创新管理组织变革,为有效攻克边际油田经济开发难题,通过主动思考,勇于攻关,积极探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三三制”循环迭代在边际油田开发研究中的创新与实践》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三维组织保障、三效管理理念和三级研究模式的“三三制”循环迭代研究管理体系,在技术研究组织管理中具有较强示范作用。
在管理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运用球体斜坡力学模型推动炼化企业HSE体系管理》,借鉴海尔集团斜坡小球管理理论,把基于程序管理的一体化审核、双量化审核、目标绩效管理作为斜坡止动力,把对标管理、大合规管理、危机意识管理、员工互助管理为重点的过程管理作为斜坡上升力,通过应用深度诊断审核开展对标管理,运用隐患排查机制推进大合规管理,通过短板治理促进危机管理意识提升,应用审核大数据促进员工互助文化建设,推动HSE体系管理向自主管理稳步迈进。
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基于全面劳动“五定”的“油公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为契机,从2018年5月全面启动劳动“五定”工作,着力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坚持目标引领,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归核发展,调整业务结构;优化职能配置,提升管理效能;压缩管理层级,精简组织机构;规范岗位设置,科学编制定员;调整队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推动“油公司”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对集团公司上游业务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具有充分借鉴意义。
三、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
(一)以管理创新加速石油石化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企业正处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公司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一是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二是全球能源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带来的风险挑战,三是国内市场化进程全面推进带来的风险挑战。
环视世界油气市场,对标国际一流油公司,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前些年高油价下粗放式发展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低油价冲击下凸显出来,战略、业务、技术、组织、人员等可持续发展基础不够扎实,公司“大而不强”矛盾十分尖锐,国际油气市场竞争力不足。尽管长久以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对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当前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相比,在体制机制、制度体系、治理能力等方面差距明显、任务突出、时间紧迫、亟待完善。中央企业要有大担当、大作为,提高央企“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站位,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油气价值链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以管理创新推动石油石化产业结构绿色智能升级
近年来,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页岩气、生物质能和其他清洁能源取得新突破,影响和改变着世界能源化工产业格局。随着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等产业迅速兴起,国际领先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未来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示范、推广力度,实现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处置全过程绿色发展,增强节能低碳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完善节能低碳标准体系,加快修订产品生产能耗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充分发挥标准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大低碳节能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开采使用,促进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体系。
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共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快速兴起,将对石油石化行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石油石化行业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与新技术和新模式融合,探索新业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电子信息化时代,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应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建立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决策的管理机制,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融合,实现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协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智能钻井、智慧油田、智能管道、智慧加油站、石油物联网建设,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
(三)以管理创新促进石油石化行业优质生产要素聚集和要素分配机制形成
坚持改革驱动,完善市场在产业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前,石油石化行业进入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随着国家油气产业政策的调整,油气行业全产业链的开放进一步扩大。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涌入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链各环节,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众多市场主体竞争合作的新局面。国有石油石化企业应以开放的姿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优势领域,加强与不同主体合作交流。
聚集优质生产要素,落实技术管理创新驱动。一是吸引优秀创新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智慧驱动的内在动力,加快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发挥专家、骨干、带头人的智力资本聚变效应,让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是保障资金充足供应。持续发展产业链金融创新,发挥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三是聚集相关配套产业。做好石油石化及其配套产业规划,强化产业集群,充分形成产业链互补、发展战略协同、同业竞争有序的新格局。
完善生产要素分配体制机制建设。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我国石油石化国有企业要适应并加快推进这一机制的形成,在实践中坚持利益共享原则,利益主体间平等互利,互相承认,尊重对方的合理利益,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