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年来兰州石化生产经营状况逆势而行,量效双增,今年1—8月已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同比增加70亿元;实现税费91亿元,同比持平;炼化实现利润17.65亿元,同比增加20.25亿元。好的经营业绩离不开管理和技术创新,请问兰州石化是如何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推动生产经营逆势增长的?
李汝新:今年是兰州石化公司开启“十四五”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紧扣整体效益最大化总体目标,从管理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提质增效”,大抓安全平稳生产、大抓炼化转型升级、大抓市场营销、大抓技术创新和数智化建设,实现了近年来少有的经营业绩逆势增长,是近20多年来第4个超额盈利的年份。总体上表现在:高质量发展上“做好”,高质量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紧盯重大项目抓建设统筹,中国石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于8月3日实现一次开车成功,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项目加速推进、预计年底建成投产,46万吨/年乙烯改造、120吨/年聚丙烯催化剂、13万吨/年丙烯腈等重点项目正在全力统筹推进中。平稳长周期增效益上“做优”,加强生产优化,炼化互供突破百万吨,统筹域内外一体化运营,柴汽比降低到1.0以下,聚丙烯五大系列产品产量接近20万吨数量级,丁苯橡胶等部分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两套乙烯装置能耗、炼油综合能耗同比平均再下降3个以上单位。构建大营销格局上“做精”,落实市场营销工作实施意见,明确7大类33个方面151条项目措施,组建10个“产品线”服务团队,完成10项质量攻关项目,橡塑产品包装破损率首次降到0.1‰以下,炼油和化工统销产品产销率分别达99.4%、99.2%,自销产品产销率100.2%。提质增效治亏上“做实”,压实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围绕“降本”和“增效”两条主线,层层签订责任状和绩效合同,每月发布31家二级单位利润排行榜,实施利润差异化考核,实现提质增效5.9亿元、完成年计划目标95%,全要素管控成本费用,炼油和化工单位加工费同比分别降低5.21元/吨、45.73元/吨。科技创新创效上“做特”,组建科技创新、技术合作及人才培育3个管理平台,充分发挥9个技术攻关团队作用,9项成果获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奖励;做好新产品开发,完成4个生产A类扩量扩销产品、8个B类持续改进产品、3个C类首次开发产品,茂金属聚丙烯纤维料首次工业试生产成功,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规划。
记者:在建党百年节点上,兰州石化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对你们党建工作的高度认可。请问兰州石化是如何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入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
李汝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兰州石化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是激励公司上下奉献能源、投身石化的殊荣。这些年来,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最大的管理来对待,牢牢抓住党建是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以生产经营业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在公司治理体系上相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总要求,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决策事项具化为95条,集体研究决策重点工作;公司党建工作制定了《党委工作规则》《全面从严治党三年实施规划》等,构建了“95658”党建制度体系,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在生产经营上相融。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生产经营难点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做到“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深度融入融合,建立以党支部建设、岗位责任制检查、员工技能提升、“五型”班组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考评体系,夯实基层堡垒;推广党小组与生产班组“两组”融合共建,深化“党员难题攻关”消除生产技术瓶颈,细化“党员责任区”改善现场环境,亮化“党员先锋岗”引领精益运行。在凝聚共识、发动发力上相融。牢固树立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障企业改革重组、转型升级,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的爱党、爱国、爱企热情,在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组织集中学习1743次、各类宣讲1550多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记者:兰州石化已确立了加快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目标,能谈谈具体实施路线图吗?
李汝新:加快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愿景是公司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定位和决策部署,也是公司落实集团公司“四个坚持”治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的具体行动。公司总体的构想,第一步,“十四五”前两年,基本完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总体布局。炼油保持1050万吨/年加工能力,乙烯实现“两地三厂”布局、形成150万吨/年产能,油、烯、芳结构更加合理,炼化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显现。第二步,到2025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清洁油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化催化剂、润滑油高端五大生产基地基本建成,10大示范标志性指标基本落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员工收入和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第三步,到2030年,全面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在高端五大生产基地基础上,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10大示范标志性指标全面落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企业影响力和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在“十四五”期间将紧盯建成高端五大生产基地、发展形成新支撑,打造创效五大服务平台、竞争力得到新提高,初具石化产业集群规模、产业链延伸取得新突破,实现经营型企业转型、管理达到新水平,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队伍呈现新气象五大目标全力推动战略落地。
记者:作为甘肃省第一大企业,兰州石化这些年是如何积极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李汝新:兰州石化把承担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作为体现企业价值的重要任务来落实,靠实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加强企地共建共享共治。着力抓了:落实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地方相关产业良性发展。公司扶持地方企业发展,年均采购物资和材料累计达600余家,累计采购金额约27亿元,省内供应商占总金额的37%以上,有力支持了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炼化转型升级项目,对甘肃经济的贡献逐年提升。加大项目投资,“十三五”时期累计投资97.5亿元,24万吨/年乙烯装置产能恢复使兰州石化乙烯产能达到70万吨/年规模;炼油20万吨/年烷基化、9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改质、中川机场航煤管道等项目完成改造升级,实现了油品转型升级,这些重要项目推动了全省高质量发展。落实安全绿色发展要求,安全环保投入逐年加大。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安全生产一系列要求,大力推进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实施,近三年公司持续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投资5.6亿元,完成了黄河北罐区隐患治理整体搬迁等重点隐患项目治理,持续打好美丽工厂建设攻坚战,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清洁发展,累计实施项目57项,固废排放总量降低78%。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主动承担好地方社会发展责任。公司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扶贫甘肃庄浪、会宁、定西等地贫困县,30多年来累计为贫困地区安排劳务人员6万多人次,年均支付劳务费用过亿元;连续17年设立阳光扶贫助学金,累计向18个贫困县区2万余名贫困生发放奖学金2400多万元,先后4次荣获甘肃省精准扶贫“民心奖”。
记者:作为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兰州石化是如何应对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
李汝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公司“十四五”期间非常紧迫的任务,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总体部署。总体思路是:建立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的智能价值链。深度挖掘核心业务价值链,精准预测产品价格,柔性调整炼化生产,优化各类库存,达到事前算赢、事后算准的目标,实现产、购、销、存、运等经营决策由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由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协同优化的转变。建立以精益高效为核心的智能产品链。推进“计划–调度–监控–优化–分析”的业务一体化转型,全面提升对各类生产异常的感知、预测与报警分析的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运行风险、提升生产全过程精益化水平。建立以可靠运行为核心的智能资产链。基于“可靠性–健康–维修”策略,利用资产可靠性管理,寻优制定以可靠性最高、维修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全局优化维修策略,对动静电仪进行全面的状态监控、预警及故障诊断,推动设备维修由基于状态维修向基于预测性的维修转变,大幅提升设备可靠性。建立以协同共享为核心的智能创新链。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重要抓手,推动业务与技术的双轮迭代驱动,实现点上赋能、线上优化、面上转型、体上再造的实施路径,为生产经营、计划调度、生产监控等专业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记者: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兰州石化作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炼化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李汝新:碳达峰、碳中和是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兰州石化作为西部最重要的炼化企业,要率先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集团公司炼化企业前列。加快发展思想观念转变。公司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和适应国际能源转型发展趋势,认真落实国家及集团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目标。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研究落实快行动。制定公司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碳减排达标对标办法,推动碳排放精细化管控;跟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技术发展,组织技术交流,论证、引进、应用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CO2捕集与利用技术等,为公司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低碳减排项目的立项及实施,加大项目投资及示范工程建设,扩大减排效果。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从节能降耗、能源结构优化、炼油产业链升级、尝试开展CCUS等方面入手,从供给侧减少碳排放,产业链横向通过集中资源“长胖”,纵向通过深加工“延长”,在材料方面通过传统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实现“增高”。
记者: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是传统石油石化行业转型方向,兰州石化在这方面有何布局?
李汝新:突破新能源、新材料超前规划。按照绿色发展要求,通过对外合作积极探索CO2回收利用,发展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研究环保配套产业;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研究西部地区市场需求,生产销售精细化工产品;探索天然气化工产业可行性,研究天然气通过乙炔路线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的可行性,做大化工产业。突破清洁油品产业链延伸。“十四五”炼油业务将在保持原油加工量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努力使加工工艺更加清洁环保,实现全氢化,通过新建蜡油加氢装置,改造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为柴油加氢裂化装置,最大程度增加乙烯裂解原料;通过渣油加氢和重油制氢,停产石油焦等低效黑色产品,实现炼油产品清洁化。突破特种化工新材料拓展竞争力。推进了超高压电缆料基料项目建设,公司将通过实施改造,建设20000吨/年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基料装置;对乙烯厂高压聚乙烯装置和聚丙烯装置进行改造,提升医用料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建成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替代进口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记者:作为老国企,兰州石化如何通过内部挖潜,实现现有人力资源存量最优配置;如何进一步丰富激励分配手段,多层次、多维度激发各类人才积极性,实现“人才强企”目标?
李汝新: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建厂的老炼化企业,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确实面临着人工成本总额大、人均薪酬收入水平相对偏低,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均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把人才强企工程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来对待,结合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战略,高严细实、快速行动,为炼化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务品牌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总体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是:突出一个主要目标:实现人力资源结构最优化和价值最大化。牢固树立一个理念: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紧紧抓住一个主要矛盾:员工总量过大和结构不优的矛盾。重点破解三个难题:人才队伍接续问题;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迟缓问题。创新实现三个突破:富余人员显性化;全员价值创造可量化;创效平台多元化。着力畅通三个路径:畅通“十四五”发展、“五个重点支撑”、“五个平台打造”及中陆公司发展人才需求瓶颈;畅通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主营核心与非核心业务之间的人才流动路径;畅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纵向晋升及横向转换成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