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党龄,50载光荣。每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都是党史“见证者”,几十年革命斗争经历,造就了老一辈革命者对党对事业的耿耿忠心。老党员在党的50年,既是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的50年,更是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50年,他们用一生践行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忠诚。在建党百年之际,按照党中央部署,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看望慰问老党员代表李敬,并为其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达老党员。作为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现年94岁的李敬,现在仍然通过电视和报纸,关注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仍然在永固初心,赓续使命中祝愿党的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石油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李部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的采访。建党百年之际,戴厚良董事长向您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能否跟我们聊聊您戴上那枚纪念章时的心情?
李敬:首先非常高兴,也备感光荣,特别是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只是在党的培养下曾经做了一点工作,但党却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同志。同时,我也更加怀念那些曾经与我一起战斗、工作过的已经牺牲或去世的同志,没有他们曾经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现在,我尽可能的把这些对石油有贡献的人和事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记者:您是哪一年参加革命的?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李敬:我1946年4月经同窗王得贤介绍,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51团,这是由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创建并领导的一支爱国武装。那时并没有太多想法,因为家里负担很重,我实在不忍心再让家里承担我的学费,于是便自谋生路弃学参军了。1946年7月,我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8月被编入解放军晋察豫军区政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1947年10月,经李俊、李杰(编者注:李俊,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曾执导《闪闪的红星》《大决战》等影片;李杰,后任石油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同志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教育和培养了我,使我在此后的日子里逐渐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明年是石油师成立70周年,您作为石油师的老人,还记得当年是怎么从革命军人转为石油工人的吗?
李敬:我是1952年6月得知我们师要集体转业从事石油工程这个消息的,当时也考虑过要不要回野战部队,因为石油对于我们军人而言是一个新的事物,况且从报效国家角度讲,在后方做石油工人和在前方打仗相比,当时我觉得后者可能对自己而言更感光荣。但我很快就下定决心要狠下功夫,从头学起。虽然我没有任何石油工程方面的技术基础,但我可以用战斗的姿态去学习和掌握技术。我们是1952年10月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出发,途经宝鸡、天水、兰州前往玉门,路上走了8天。我当时负责行政和党团工作。油矿方面很重视我们的到来,将我们视为开发石油的主力军。玉门油矿杨拯民矿长亲自给我们做情况介绍。后来我被分到钻探队见习了4个月,之后一直干了几十年。在钻井队,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能够多学一些钻井知识,及早掌握钻井技术,那个时候国家刚开始准备大规模经济建设,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投身于国家的石油建设之中。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我也逐步完成了从解放军到石油人的身份转变。
记者:您在从事石油工作的这几十年里,最难忘的时刻或事件是什么?
李敬:难忘的事情太多了。1952年10月,石油师一部分人到玉门油矿参观学习4个月,11月中旬,王鸿宝同志由15井乘车到南坪,路上被甩下车牺牲了,这是石油师转入石油行业因事故死亡的第一人。从那时起到1989年,在玉门、川中、大庆、长庆、新疆、胜利等油田发生过多起生产事故,造成20多名职工失去了生命,7部钻井架因井喷失火而烧毁。这其中有那个时代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方面因素,但我在管理上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每想到这些,我就非常痛心和自责。1978年到1982年,我在南疆参加石油会战,那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我此生参加历次石油会战之最,交通极为不便,戈壁滩井场上基本没有路,探亲更是不便。记得一位同志回四川探亲,坐汽车转火车倒来倒去还算顺利,也走了7天。通讯也很困难,与南疆以外的联系主要靠电报和邮递。一封信到北京半个多月才能收到,最困难的还是缺粮食。那时内地粮食困难问题已经得到缓解,有的地方已不用粮票了,但南疆不行,没有粮票,任何食品也买不到。在巴楚,即使有全国粮票,到城镇也吃不上饭。戈壁滩严重缺水,寸草不生,职工喝不上淡水,那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吃不饱肚子的滋味。因为吃不饱,我的体重也降到了“文化大革命”受批判时的重量。
这些事情说明,石油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几代石油人拼了命干出来的。这些年,每想起在革命和建设中牺牲的同志,我都非常怀念;每想起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泪湿衣襟。只有用自己的养老金出书、买书、送书,宣传党的政策和辉煌成就,记述石油工业发展,记述自己见证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以慰英灵,警示自己没忘走过的路。
记者:1979年10月15日的《人民日报》曾刊载过您和工人同甘共苦的事迹,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您怎么看待这种同甘共苦的精神?
李敬:共产党一贯主张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求干部深入群众,深入现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同甘共苦。从当年大庆会战时的干群关系看,干部的言行,如果反映了群众的心愿,干群感情就深厚,关系就融洽,干活就有人帮忙,说话就有人听,就能令行禁止,一呼百诺,这就是领导干部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常年累月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空想空谈只能适得其反,投机取巧,自欺欺人必然碰壁。俗话说“事到盛时须警醒,境当逆处要从容”。作为领导干部,处事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公心,必须以富民强国为己任,谋利当谋国家利益,造福当造百姓福,图名当图万世名,凡图一己和少数人之利者,不论官爬得多高,财发的多大,最终难免身败名裂臭不堪闻。
记者:您至今已出版记录参军、石油会战,以及离休生活的日记近10部,并经常写字送人,能看出来您是一位特别注重学习的人,您是怎么培养起这种始终保持学习状态的习惯呢?
李敬:我自知文化基础浅薄,跟不上工作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未可一时放松。实际上我已经是一个耄耋老人了,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还能为人民做点什么事呢?只是受党性和良心的驱使,不安于白吃饭,想自己还能读书写字,而且不去干扰别人,唯有把自认教人从善的话写出来,做点宣传聊以自慰。且我写的字儿是宣传工具,尚未入书法艺术之门。我有时也问自己,既然写字不为名不为利,为什么坚持写字儿送人?是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为了弘扬正气、自策自立、互策互勉、激发道义责任使命,是一种良知;是为了与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竭诚奉献,积极推进强国富民战略,共筑伟大中华复兴之大梦。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要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尽量多做点有益于党和民族复兴的宣传工作,以报党和人民培养之恩、慰先烈在天之灵、不负后人之所望。
记者:您一生俭朴清廉,看您的日记,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财产,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敬:林则徐有一副家训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才,益增其过”。林则徐这幅对联是有道理的,给子孙留下过多的钱财对他们不是损志就是增过,非教子之道。我过去不管家不管工资没有存款,现在养老金有剩余,我每月扣除吃穿用等必须用度,剩余部分寄送亲友帮其排忧解难,以此报答党的养育之恩,花光不留。我的身后事也早已想好:切莫劳民伤财,我愿顺乎自然而归。身上有用的器官全部捐给需要者,剩下无用的躯壳火化,骨灰做肥料,勿留。免发讣告,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日记交给中国石油。几年前我曾留字据,且在日记中均有记载,不可改变。此后抚恤费寄老家,用于维修祖先留下的三间土木结构危房,使其莫倒塌。没存款,清清白白,轻轻松松,安安然然。
记者:作为《中国石油企业》杂志资深顾问和有74年党龄的老党员,您对广大读者,以及石油行业百万干部员工有什么寄语吗?
李敬: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曾说过:“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石油战线的广大同志更要深入学党史,学党章党规,学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更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都要在石油战线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做合格党员,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