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开云真人娱乐app最新版下载>> 内容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2021)

来源:企业工作部 | 日期:2021-12-14 17:34:05 | 访问:次 | 字号:

一、创新成果审定工作概况

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当前已处于持续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行业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明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双碳”“双控”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党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当前石油石化行业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立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情境,在业务、结构、资本等方面推进全面创新,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展示本年度中国特色石油石化企业管理创新的最新成果,开云官方入口依据《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审定办法》(企协〔2020〕4号)(以下简称《审定办法》)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申报与审定工作。

改革创新就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专业优势,敢为人先,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本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81家单位,申报单位较2020年增加6家,增加8%;申报成果数量379项,比去年增加23项,增加8.4%。审定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选阶段,采用线上方式,由部分专家进行筛选,淘汰107项成果,272项成果入围;第二阶段线上打分阶段,审定组所有专家对272项成果进行打分排序,为集中终审提供依据;第三阶段为终审阶段,采用专家组会议方式审定。由于受疫情影响,终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21年9月8日,开云官方入口在北京召开审定专家会。审定组严格执行《审定办法》规定的条件和要求,重点把握创新性、实践性、效益性三个原则,将创新性放在第一位,将实践性作为基本条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又将效益性作为把握的要件,在尊重前期打分排序的基础上,通过逐项审阅材料、反复论证、重点评议、分类评价、举手表决等方式,最终投票评选出一等39项,二等76项,三等114项,共229项创新成果。其中一等占申报成果总数10.36%,二等占申报成果总数的20.45%,三等占申报成果总数的29.41%,总体占成果总数的60.22%,符合审定委员会规定比例。

二、创新成果内容分析

(一)创新成果内容的基本分类

经审定,作用于企业管理总系统,涉及到各子系统、各管理层次、各生产经营要素,带有全局性的总体性管理创新成果共计54项,占今年审定比例23.58%;只作用于某一专业管理领域(或某个专业分系统)的专业性管理创新成果共计112项,占比48.91%;仅用于某一管理要素或某一特定的管理范围(如某个环节、某个控制点)的单项性管理创新成果审定共计63项,占比27.51%。审定情况详见下表1:

表1:2021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统计表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2021)

图1:2021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情况

从申报成果审定数量上看,近4年创新管理申报项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165项增长至2021年的229项,增幅达38.79%。

2021年度,总体性管理创新成果紧跟当前行业改革、能源转型、环保安全加强等新形势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探索企业改革和管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审定的54项成果中,突出了产业竞争、机制改革、提质增效等类别的主题研究。典型成果是中国石油生产经营管理部申报的《中国石油原油产业链提质增效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申报的《中国石油低碳发展“三链”融合管理创新与实践》和中油国际中东公司申报的《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的一体化合作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等成果。
如何发挥好产业链的整体优势,促进各业务环节共同发展,提升产业链的价值?中国石油经营管理部《中国石油原油产业链提质增效管理创新与实践》成果表明,在业务发展、改革创新、管理方法上向一流标杆看齐,探索和实施原油产业链统筹优化与一体协同管理卓有成效。成果首次建立了涵盖原油产业链全环节的整体优化模型,支撑原油产业链统筹优化;运用科学的优化方法,开展多情景优化测算和专题优化分析;加强运营组织管理,创新计划管理体系,发挥协同创效作用;完善保障机制,创新考核、激励、市场化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如何有力践行“双碳”目标,有效融合集团公司低碳发展的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低碳发展“三链”融合管理创新与实践》形成了25项关键技术和11项成套技术,实施了29项示范工程,建成5个示范区,技术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技术研究队伍;建立了低碳标准体系,支持公司在TC265、OGCI等国际组织和国际交流中获得国际话语权;获批建设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集团公司发布并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支撑公司在国家低碳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助推公司连续9年荣获中国低碳榜样。

如何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公司在国际油气市场竞争力?中油国际中东公司《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的一体化合作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建立了以中东地区党工委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在油气投资环节建立了三级决策管理体系;产能建设环节依托大安保、大后勤、大环境、统一管理协调的“三大一统一”体系;技术支持环节搭建各种技术支持平台,构建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体系;提油销售环节构建区域原油销售一体化体系,使全产业链竞争力显著提升。

2.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分析

2021年度,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领域涉及内控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成本管理、HR、资产管理、科技管理、法务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党建等12个类别。其中信息化管理(占比22.32%)、HR(占比18.75%)、科技管理(占比15.18%)和成本管理(占比12.50%)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四个领域。审定情况详见下表2:
表2: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统计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2021)

2:专业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情况分布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2021)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2021)

表2:近4年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统计表1、总体性管理创新成果分析

加速数字能源、智慧能源转型。中国石油共享运营有限公司《世界一流智能型全球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与实践》在顶层设计、管理模式变革、组织架构重构、多功能定位、跨业务流程及治理、财务和人力共享服务平台架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人工智能应用和大数据价值创造等方面充分展示出中国石油世界一流智能型全球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后发先至并实现的规模效应。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国际合作项目智慧气田的管理模式创新》以天然气生产物联网建设为载体,按照“分系统、搭平台、大运维、高安全”的思路,将高性能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与科技管理、经营管理、生产运行、日常管理等方面深入融合,实现苏南气田生产建设全面感知、智能预测、协调优化、精准执行的“人文、智能、绿色”现代化气田设想。

加速科技兴企、人才兴企战略实施。中国海油《渤海油田稳产上产重大科技专项系统融合管理创新与实践》围绕系统思维所蕴含的“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点,秉承项目快速推进、专业高度融合、成果高效转化的“一快两高”融合理念,集聚公司内外院所的科研力量,凝聚油气行业的技术资源,汇聚各单位部门管理职能,从整体谋划做好顶层设计、融合各管理要素建立组织机构、建立跟踪反馈常态化机制、强化增储上产与科研攻关一体化以及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质量控制,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中国石油《以企业为主体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联合体赋能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构建包含所有参研单位、技术总体组、创新团队、科研人员五大要素的创新联合体,通过对五大要素赋能,形成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创新主体协同攻关的科研新生态。

加速人才市场化、国际化培育。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油气储运工程总承包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构建了全球国际化人力资源选聘、配置、培训、运用、考评体系,极大降低项目人工成本,建立了国际(属地)人才池,实现了中外文化融合发展,实现了国际(属地)人力资源共享和整合,获得了属地认同,为国内走出去的企业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中油国际南苏丹3/7区项目,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非洲资源国高端石油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新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建立三方共赢的资源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创新建立适应资源国高端石油技术人才培训需求的“三化”培训体系,创新建立多维度、规范化的培养考核、保密等服务保障机制,显著提高了资源国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能力,《中国石油报》曾专题报道高端石油技术人才培养实践,具有极大推广效应。

3、单项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单项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涵盖生产运行管理、评价考核、QHSE及其他方面,其中生产运行管理41项(占比65.08%),评价考核6项(占比9.52%),QHSE及其他方面 16项(占比25.41%)。审定情况详见下表3: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2021)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战略引领能力。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形势下燃气综合服务商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夯实党在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中的主导地位;坚持集体决策,发挥党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把关定向作用;加强政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构建了由“一个目标,两大主题,三类要素,四项战略,五对关系,六条措施”组成的系统化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

坚持合法合规,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的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协同管理》,针对阿美公司管理标准升级,研究提出了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的海外项目协同管理提升计划,编制推广“钻井队岗位配置、钻机现场布局、设备选型配套、装备检测维保、现场井控管理、现场安全管理”6套管理模版,建成了覆盖钻完井施工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石油工程奥林匹克赛场”展现了中国实力、铁军风采。

坚持企业家精神,提升改革创新能力。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阿米巴经营模式在成品油直批业务中的探索与应用实践》,根据直批业务线工作层级,建立销售——物流——客户三个维度的“3+1”模式的阿米巴经营体系。其中,“3”是指结合现有管理模式形成的省级营销部门、地市营销科、基层客户经理的三级管理阿米巴,设计阿米巴报表,实现从上到下目标一致,整体量效兼顾,“1”是指在内部管理层级之外的客户阿米巴分级分类模式。模式在过去实行的“量价效率模型”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于2020年二季度开始在批发业务升级为三级阿米巴经营模式,全力追赶前期欠量,成效显著。

(三)创新成果特征分析

1、创新性

一是理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油测井辽河分公司《油服企业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的深化改革创新实践》和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以体系融合为载体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围绕业务线、管理线、员工线,以市场为导向,助力企业全方位革新。

二是方法创新,深化中国特色形成。中油国际《跨多国长输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管控模式的优化创新与实践》采用国际先进的管控模式量化评分判定模型、先进组织有效性评价模型、组织权责分解矩阵与ARCPI权责分解工具、员工胜任力模型等研究方法,合理制定顶层设计、差异化实施方案和有效实施路径,实现运行资源优化整合、区域优势充分发挥、运维管理效率切实提高和运维成本有效降低的显著效果。

三是工具创新,深化先进工具应用。中国石油云南石化公司《大型炼化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研究与实践》结合云南石化长期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利益相关者贡献,构建基于“棱柱模型”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关注管理活动的长期性、多元性、综合性,综合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网络,将战略管理会计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运营的各方面,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2、实践性

一是改革政策落地实施。为落实三项制度改革,中国海油《新时代国有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目标任务,把人才视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出台《中国海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3+1”工程实施方案》,对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3个工程以及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作出明确部署,采取革命性举措统筹做好选贤任能工作,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中国海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关键”支撑。

二是先进技术引进实施。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以效益为导向的玛湖一体化管理创新与实践》针对玛湖致密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开发建设初期面临资源品味低、建井成本高、效益开发难、施工能力严重不足等一系列开发难题,吸收国内外非常规开发先进做法,围绕提高单井产量及降低成本两个核心,探索形成了以“组织管理、勘探开发、地质工程、技术经济、科研生产”五个一体化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配套开发技术体系,指导了2015-2020年422口水平井高效建产,实现2020年新建原油产能、产量“双200万吨”突破。

三是自创方案示范实施。中海石油《海上钻井废弃物环保经济处置创新与实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以“安全、环保和效益”为导向,组建“钻井废弃物环保经济处置科技攻关与实施联合体”,深化环北部湾沿岸地企合作,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在钻井废弃物源头减量、过程减量和岸上末端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与管理创新实践,形成了一套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综合处置模式等海上钻井废弃物处理管理体系,助力南海西部油田钻井作业经济环保实施,2020年迈入我国10大油气田行列。

3.效益性

一是创新成果经济效益突出。本年度229项审定创新成果中,有直接创新增效数据的有153项(占比66.81%)。其中创效亿元以上的有83项(占比54.25%),千万元至亿元的有37家(占比24.18%),千万元以下的有27项(占比17.65%)。如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深层复杂油气田综合治理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针对采用“稀井高产、少人高效”开发模式的深层复杂油气藏,形成了少人高效背景下独具塔里木特色的深层复杂油气田综合治理管理模式和技术思路,截止2020年底恢复产能原油67.5万吨、天然气41.4亿方,折算油气当量397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5亿元。

二是创新成果社会效益明显。如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大型油气田企业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管理与实践》采取土地整治、矿山复绿、植被修复和建设碳中和林等生态修复措施,实现各类绿地面积由10023公顷增加到11176公顷,绿化覆盖率由19.98%增加到21.92%,累计义务植树346.81万株,喇萨杏油田绿色矿山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等,并取得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中和证明书》成为中国石油首家开展碳中和项目建设的企业,全面打造以生态引领创造油田“绿色未来”。

三是创新成果综合效益良好。年度创新成果中有76项(占比33.19%)没有直接进行当期或近年效益指标衡量,只是进行了总体概括性表述。如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大型化工企业“四精三优”提质增效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实施》指出实现了化工企业全生产流程、全经营环节的提质、增效、降本、控费,体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出效益的卓越成效。或者,成果产生的是递延效益,当期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如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管道运输企业资产全过程管理创新与实践》,成果显示资产辅助系统自2014年12月完成验收上线运行,逐步形成了物联互通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

4.推广性

一是制度标准成型推广。如中国石油《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与HSE监管模式创新实践》表明,2013年至今,以每年两次的HSE体系审核和监督检查为主要抓手,推动了承包商安全监管和HSE体系国际化,优化体系审核方法,促进了体系持续改进与提升,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E管理体系。

二是典型经验示范推广。如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推进页岩气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油公司创新实践》直面“快速效益开发、要素保障、勘探开发技术、企地关系维护、顶层设计、员工队伍管理”六大挑战,通过打造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模式、中国石油整体资源高效利用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生产要素市场化合作竞争模式、甲方为主导的技术集成和生产组织模式、扁平化组织系统运行模式,创立了“六化”管理形式,丰富了“油公司”内涵,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页岩气高效开发之路,形成了一套宝贵的、可借鉴的“长宁经验”。

三是先进经验普及推广。中国海油《以转型升级、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资金管理体系提升与实践》,通过不断深化数字化技术在资金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业务-资金-财务”全链路自动化,引入智慧投融资理念,支持业务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升资金价值,在资金管理上取得了结构性优势,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管理创新发展与趋势分析

(一)以管理创新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双控”目标的达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达峰、碳中和”确定为国家战略目标。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排放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不产生碳排放的清洁能源仅占16%。8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仍有8个省(区)为一级预警(形势十分严峻),5个省(区)为二级预警(形势比较严峻);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严格制定各省能源双控指标。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工业品产量中可以观察到“能耗双控”政策趋严对高耗能工业品生产的影响。“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双碳”的关键时期,推进能源革命面临诸多挑战。过渡时间短,减排任务重,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巨大,倒逼能源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产和新能源转型。

能源低碳挑战与机遇并存。2018年到2020年,石油石化企业关于低碳生产和新能源转型的管理创新审定成果数从1个增长到30个,处于创新热点领域。未来,石油石化企业应当以“清洁、高效、低碳、循环”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以“双碳”“双控”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源动力,加快推进技术升级、装备升级、标准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生态良好的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以清洁能源发展降低对外油气依赖度,减少资源供应潜在风险,实现行业扩张,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抢占国际绿色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成为国家履行气候承诺、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坚力量,发展形成石油石化行业新业态。

(二)以管理创新促进治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定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多领域正在全力推进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标志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监管改革取得关键性进展。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要求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国家能源局进一步明确能源监管的职责定位和重点方向,切实推动能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之要。推进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坚持管理创新,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体系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有力推动治理结构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生产业务体系、市场运营体系、人才体系等建设,形成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石油石化企业公司治理模式。

(三)以管理创新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智慧能源业态

当前,由新兴数字技术所引发、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催生新产业、创造新业态,使数字经济逐渐重构新的工业模式,引发产业变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正处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是我国油气产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能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国的油气产业格局。未来油气工程技术将向更深入、更高效、更精确、系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加工、输送销售等全流程产业链要求。

“十四五”期间,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石油石化行业企业要以数据驱动、平台赋能为着力点,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工业大数据的建设基础,重构驱动业务模式、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感知能力、优化能力、分析能力、预测能力。围绕石油石化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等重点业务领域,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核心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型智能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四)以管理创新促进国际化,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以及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局面,中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油气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能源,在对外依存度相继升高的阶段,形势更加严峻复杂。2020年11月我国及东盟十国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为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更便捷地参与到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竞争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根据当前国际形势,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企业要发挥自身特长,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依据国际市场规则,发挥中国特色优势,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强与石油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沟通协商,增强政治互信、经济互助。规划布局全球项目,选择资源丰富、政治风险小的国家和地区,扩大投资规模。结合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发展产业链,拓展海外业务。研判行业发展趋势,适时灵活调整战略,统筹上下游产业,保持多元化业务结构,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共享企业内部资源,畅通各环节物质交换、技术交换和价值交换,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增强整体竞争力。明确投资规划,保持适当投资比例,发挥上下游杠杆效应,有效应对经营风险。整合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运行模式,增强企业软实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借鉴学习国外项目,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 开云官方入口2024年—版权所有
  • Email:397438663@qq.com.cn | 管理员QQ:397438663 | 最佳分辨率:1920px * 1080px 以上 | 京ICP备050507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764 |门户地址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