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渤海之滨的殷殷嘱托,引发了石油行业对于能源安全这一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深入思考。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大核心职责,争当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清洁能源供应的引领者、国际能源合作的参与者,全方位提升企业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本期专家访谈栏目,我们将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先生,为端稳“能源饭碗”这一重大命题寻找答案。
记者:孙院士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我刊采访。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视察胜利油田时曾提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作为我国油气领域的院士,您能否为广大读者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油气田开发现状
孙龙德:油气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稳油增气,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里,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战略指引下,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我国从一个“贫油国”发展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大国,建立起现代化的石油工业体系,有力保障了国家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作为油气进口第一大国,2020年油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和43%,这对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油田开发已进入稳产攻关阶段。我国原油产量建国初期为12万吨,1978年达到1亿吨,2015年达到2.15亿吨。其后两年,受油价等因素影响,我国原油产量出现回调,2016年和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分别为1.99亿吨和1.91亿吨,分别同比下降7.4%和4.1%。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1.9亿吨,同比下降1.3%,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70%,升至70.9%。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恢复至1.95亿吨,计划到2022年重回2亿吨以上并长期稳产。面临“双高”和“双低”挑战,我国占产量主体的中高渗油田已全面进入“双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下降,增加可采储量难度加大;已开发低渗透和致密砂岩油田进入采收率低、采出程度低的“双低”开采阶段,稳产难度大。特殊岩性油藏经济效益差,多采用衰竭式开发,补充能量难度大。未来我国主体技术,将聚焦中高渗、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致密砂岩油藏、稠油油藏、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大幅提高采收率,以及深层—超深层石油勘探开发高效新工艺新装备,旨在解放难开采的剩余资源,有效推动深层—超深层油气规模效益开发。
我国气田开发已进入上产攻坚阶段。我国解放初期年产天然气1100万立方米,1976年达到100亿立方米,2011年突破1000亿立方米,2020年上产至1925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建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南海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总体上形成了“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非常规大突破”的格局,但实现天然气规模化上产并长期稳产,仍面临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等系列挑战。我国已开发气田74%为低渗透致密砂岩、非均质碳酸岩等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难度很大。未来10—15年已开发主力气田将全面进入稳产或递减期,要保持稳产必须依靠采收率的提高,老气田低压低产条件下,综合治水提高采收率是面临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已进入以创新驱动稳油增气的新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石油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以新发展理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不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用科技自立自强创造油气田开发新业绩,扛好石油标杆旗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记者:您认为我国石油工业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的关键是什么?
孙龙德:低碳清洁化是大势,能源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本世纪,石油和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将始终占据重要地位,预计本世纪中叶仍占一次能源的半壁江山。我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油气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油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并将为落实碳中和承诺,推进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根据这个基本判断,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加快传统油气产业升级发展。通过发展高效采油采气、智能勘探开发等技术,降本增效、降耗减排,提升应对低油价、抗风险和应急保供能力,实现增“量”保“质”。二是加快天然气产业规模化发展。在供应侧,通过高效勘探和“常非并举”多找气、多产气,夯实资源基础;在需求侧,通过多用气、多储气来优化消费结构,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三是加快新能源利用和接替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油气工业技术与基础设施优势,实施新能源清洁替代工程、多能融合发展工程、新材料储能创新工程,推进石油业与新业态、新技术跨界融合发展。
记者:近年来,国内许多油田CCUS技术应用和页岩油勘探开发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您对此有何展望?
孙龙德:自然界中产生的CO2有四大去向:大气、陆表、海洋和地下,地下埋存是四大场所之一。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主要是指将CO2注入油层提高采收率,并在油气藏、油水过渡带、盐水层等封存CO2,实现驱油与碳埋存双赢。油气产业在CO2的捕集、驱油、埋存等环节具有技术和产业比较优势,我国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CO2驱油已处于工业试验与推广阶段。可以预见,利用枯竭油气藏等地下空间和基础埋碳,将使油气田成为碳埋存的战场。CCUS作为一种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的技术,是全球气候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石油业要争做兑现碳中和承诺的主力军。
现在页岩油炒得很热。实际上,页岩油不是一个新事物,有近百年的历史了。1929年石油先驱谢家荣先生在其出版的《石油》专著中就预测到了其价值。但是页岩油大发展是本世纪的事,更确切地说是最近10多年来的事,这就是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它大幅度提高了美国油气自给率,并且改变了全球油气供需格局,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几年,页岩油在我国大多数主要含油气盆地中都获得发现和重大突破。这同样得益于理论认识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重大实验观测条件应用。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以陆相页岩油为主,美国以海相页岩油为主,这是根本的不同,也必然带来开发理念、路径、手段的不同。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大规模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有体制优势,就像60年前以大庆为代表的陆相生油理论指导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转折一样,陆相页岩产油理论,也将引领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方向。可以预料,我国石油能源革命,将首先在陆相页岩油中实现突破。
记者:您49岁当选院士,如此年轻就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能与石油战线的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一下您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吗?
孙龙德:您过奖。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更是科研战线的攻坚力量。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人才梯队呈现专业化、年轻化趋势。在高新技术行业和重要科研领域,青年一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科技英才。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未来才有方向。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冷、坐得住板凳,才能不负青春韶华,在一次次创新突破中实现自我价值。石油是一个大舞台,在石油战线从事科技工作,青年人也必将大有作为、大放异彩!
我想与广大青年工作者分享三点从事科研的体会:一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石油战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对青年人的殷切关怀,从中汲取营养、智慧和力量,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工作。二是以实干苦干践行使命。要时刻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和使命,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要以“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行动从干事创业、为国找油找气的初心出发,坚持把科学研究与油田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把奉献写在科研生产一线岗位上,用奋斗浇灌梦想。三是以青春创新赢得未来。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又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和开放进取、合作共赢的理念,时刻保持对石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敏感性。要能够跨出专业界限、拓展国际视野,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拥抱人类最新的研究成果。
新时代赋予石油人新的使命和要求,广大青年石油科技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勇担重任,砥砺前行、接力奋斗,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以“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的韧劲,在新时代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请谈谈您心目中的“石油科学家精神”?
孙龙德:谈到“石油科学家精神”,我想首先要充分理解“石油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强调“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2019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关于石油精神的系列重要论述,给百万石油员工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新时代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力量。
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5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院士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
结合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我认为“石油科学家精神”是“石油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的融合,是以爱国主义为底色,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准则,以创新精神为动力,概括起来就是爱国求实、崇德博学、笃行求真、育人奉献、创新图强。这是一种初心不改、矢志报国的伟大情怀,这是一种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崇高境界,这是一种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石油科学家致力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我们广大石油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发扬石油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历史重任,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